儿科专家盘点孤独症的“隐匿性”

4岁的乐乐在家人眼里是个聪明的孩子,26个字母倒背如流,天气预报城市的出场顺序也都能背下来。但是因为太淘了,完全不听话,家人把他带到哈医大一院儿科就诊,儿科主任徐向平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

徐主任表示,虽然乐乐会说话,但出来的话别人也听不懂,就像是个外星人。“他的语速很快,说出来的话连成片,但是没有交流功能。”其实乐乐也听不懂家长的话,尤其是抽象概念,更是无法理解。

乐乐的父母表示,孩子的记忆里很好,智商一定没有问题,对此徐主任介绍,孤独症孩子的发育不均衡,虽然他的整体能力偏差,但是部分孩子的某种能力会超出正常人,比如对颜色特别敏感,记忆力特别好。

徐向平主任告诉记者,每次出门诊时都会遇到一两个孤独症的患儿,可是家长们的态度很让她着急。除了那些很大年龄才诊断出来的孩子,那些一遍遍诊断,却迟迟不相信的家长更让她无奈。“之前有个孩子一岁多就被诊断为孤独症,可是家长迟迟不相信,到全国多个医院诊断,耽误了孩子的康复。”徐主任表示,3岁以前是孩子语言中枢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此之前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孩子有很大的可能融入社会,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学习说话和融入社会的难度越大。

徐主任称,还有很多家长不给孩子做正规的训练,反而听信一些机构的营养药品,给孩子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以为孩子就能康复。徐主任表示,目前孤独症依然是病因不明,也没有对症的药物可以治疗,唯一能让孩子和正常孩子缩短差距的就是正规的康复训练。

徐主任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建立独特的沟通方式,由于每个孤独症孩子的世界都不一样,家长要摸索到孩子能理解的沟通方式。

“孤独症孩子可能永远也不能理解喝水是什么意思,但是家长拿着水杯,一遍遍做动作他就能理解。家长可以通过画片建立一套和孩子沟通的系统,通过个体化的训练,让喜欢遵循规则的孤独症孩子养成既定的仪式,虽然这依然是刻板的动作,但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徐主任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