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娃上11个辅导班,让孩子“累趴下”的爱小心成伤害

每逢暑假辅导忙。近日,山东烟台8岁小学生暑假上11门辅导班之事,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图据大众网)

国学、中国舞、钢琴、书法、英语……山东烟台的涵涵还没放暑假之前,妈妈就已经为她制定了一份“全面”的暑期计划。国学、中国舞、钢琴、书法、作文、少儿口才、英语等等共11门课程,都是涵涵妈精心为她挑选安排的。

给9岁“小P孩”制定每天学习18小时作息时间表的“北大虎妈”,让7岁男孩1周上40小时课外班的“海淀拼娃爹”,为孩子报了17个培优班的武汉“急妈”……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最拼孩子”背后,必然站着一位“最拼家长”。正所谓,没有最拼,只有更拼。每一次都触痛了人们的“旧伤”,深深刺激了无处不在的教育焦虑。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人们高度重视教育,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没有人可以淡然处之。治根之策当然有赖于教育公平的推进和切实构建人能尽其才的教育模式。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理想与现实永远是一对矛盾。在理想的教育实现之前,家长的无奈又该如何化解呢?

说实话,没有人可以给出标准答案,但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循——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切忌盲目跟风。因为,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再急也不能罔顾规律和差异。否则,一味焦虑赶“热潮”,非要把泥鳅黄鳝拉成一般长,不仅于事无补,恐怕还会适得其反。

谨以涵涵为例,妈妈觉得“选这11门课程,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才定下来的,这里面包含了德智体美,非常全面,能让孩子度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暑假。”然而,在11门课程中奔波,几乎一刻都不得闲的涵涵却直呼“不想放暑假,假期比上学还累,累趴下了。” 让孩子“累趴下”的爱,小心成伤害!

或许,有家长总是担心输了起跑,终点就会落后。如果是一时一事,此言确实不假。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岂能只顾眼前一时之得失?事实上,起跑领先的所谓“优势”通常难以持久。为孩子报了17个培优班的武汉“急妈”,曾让5岁的儿子成了幼儿园的“神童”,但升入小学后,儿子的成绩却不断下滑,变得“中不溜”。不仅如此,更值得担忧的是因为在起跑线发力过早、过猛导致后劲乏力“输在终点线”。既然可能“输在终点”,又何必“赢在起点”?

而且,所谓的“赢在起跑线”,还很可能会让孩子输在自己潜在兴趣的起跑线上。试想,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跑中,让孩子拼命“偷跑”、“抢跑”,在他们最需要发现并培育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却过早、过度地开发、透支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一旦孩子产生倦怠厌学情绪,怎能不全盘皆输?因此,有人认为“领跑”就是风光地自杀,而“输在起跑线”才能找到自己兴趣的起跑线,此言不虚!

孩子参加辅导班,既不能妖魔化,更不能神话,要做到适合和适度。孩子的精力有限,除学习以外,还有运动、玩耍、休息、家务等等,家长更要关注孩子一生和全面的发展。一言以蔽之,要不要参加课外辅导,究竟参加几个班为宜,这是对父母教育定力的考验。总之,要想让孩子顺利跑完人生这场马拉松,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父母首先要沉得住气,学会从长计议。只有家长不再焦虑,才能帮助孩子选择适宜自己的人生道路。

编辑 余孟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