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无声的动作,正在毁掉你的孩子,不少家长很擅长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十岁男孩经常离家出走,原因竟是爸妈只管工作和手机,一点都不关心他。”在这个孩子的眼中,非亲非故的警务人员都比爸妈关心他,起码会打声招呼、开个玩笑、嘘寒问暖,所以他许下承诺:以后我再离家出走,我也不去别的地方了,就来你这警务室。

咋一看觉得这孩子还挺逗,可往深了想,却不禁觉得一丝悲凉,家长对孩子的冷漠已经发展到让孩子宁可待在警务室也不回家了吗?这样的家长真的只负责生孩子,不负责养孩子吗?

相信大家看到这则新闻一定都哑然失笑,甚至会批判这个孩子的父母。可别着急,因为有一个场景非常熟悉,也许就发生在你我周围,甚至你我身上。

妈妈带着孩子到早教机构做手工,孩子在一旁低头做,妈妈在一旁低头玩手机。孩子拿着自己的半成品问妈妈:“妈妈,你看,我这个快做好了。”妈妈眼皮从手机上抬起几秒钟,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孩子很希望能够和妈妈一起完成,可她不懂得用语言表达,于是不时地拿着手工问妈妈:“妈妈,我们用哪个好呢?”“妈妈,你看我贴了个小蝴蝶”。

妈妈从最初的“嗯”到后来烦躁地打发“嗯嗯,你自己玩,妈妈做点事。”而实际上,这个比陪伴孩子还重要的事无非是刷微博,看朋友圈,看新闻。孩子心生不悦,草草了事,对妈妈说:“我们回去吧,我不想玩了。”

妈妈从手机中回过神,带着孩子离开,却从未发现孩子低落的心情和耷拉的小脸。即便发现了,妈妈也百思不得其解:“带你出来玩还不高兴,那下次我不带你出来了。”

妈妈真的有用心陪伴孩子吗?那几寸冷冰冰的手机真的比孩子还重要吗?真怨不得孩子想要离开家里,因为家对孩子而言,没有温暖,没有感情,没有快乐。

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对家的依恋,再简单不过,只要不理他就够了。

一个朋友曾说他小时候和他妈妈说话,妈妈心情好就应他几句,心情不好时,无论朋友使出浑身解数,妈妈都视他如空气,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因此朋友小时候只要有人对他好一点,他就非常感激对方,非常珍惜和对方的这段关系,久而久之形成讨好型人格。

对孩子不理不睬的危害远不止这一个,最简单的就是孩子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就会出去找温暖,早恋现象难以避免。或者孩子长大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也显得较为吃力。就算这些心理因素都可以消除,万一孩子被长期忽略到真离家出走,出了什么意外,家长还会想着忽视孩子吗?

当孩子提出需要帮助和问题时,不要让孩子“等一等”更不要随便敷衍,有多少的奇思妙想就在等一等稍纵即逝,家务活永远做不完,工作永远完成不了,而孩子的成长却是一眨眼的功夫。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