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乡下亲戚家吵着要吃DQ,不给买不吃饭,宝爸:丢人丢到家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朋友,他儿子小川放暑假了,但是他跟他老婆两个人又都工作比较忙,没空照顾孩子,就想着把孩子送自己老家姐姐那里,也就是孩子的姑姑那里,想让孩子亲近自然,做做农活吃点苦,也能磨磨他儿子那些被惯出来的毛病。朋友跟姐姐约好时间后,就把孩子送走了。

从市里到那边,开车得两三个小时,小川一路上都很兴奋,想着能看到猪牛羊,还能在小溪边抓小鱼,所以他不抗拒。把孩子送到之后,夫妻俩就回来了。他们突然觉得家里安静多了,但到了第三天晚上,朋友的姐姐打来电话说到:“求你把孩子接回去吧!以后,你儿子没成年,就别让他回来老家了!”

朋友一听很恼火,但知道原因后,他第二天就把小川接回家打了一顿。

小川的姑姑一家都是素食者,而小川在家的时候想吃啥有啥,几乎顿顿有肉,在姑姑那里已经三天没吃到肉了,姑姑就想着这孩子经常吃肉,现在每天吃素肯定不习惯,于是去镇上买了些肉丝,中午做面条的时候专门给小川单独做了一人份的肉卤子。

没想到,小川一吃,就把碗推到了地上,大喊着“太难吃了”。因为家里一直吃素,姑姑做不好肉菜,所以味道有点欠缺,但小川的反应却伤了姑姑一家的心。但是姑姑还是安慰自己,心想孩子小,口无遮拦的,不跟孩子一般见识,于是问小川:“那你告诉姑姑你想吃啥?”

结果小川非说自己想吃DQ,吃不到DQ就不吃饭了。姑姑这下蒙了,“啥是DQ啊?你告诉姑姑,姑姑给你买。”小川说道:“DQ就是冰淇淋啊。”姑姑又问:“我这冰箱里有老冰棍儿,小布丁,吃这些行不行?”小川一下跑到屋外大哭:“不行不行,我就想吃DQ,姑姑去买。”

姑姑上网搜了搜DQ,才知道是连锁店,市里才有,可是从市里买回来,路上开私家车还得两三个小时,更何况她家没车,进城都坐长途客车,买回来早化了。后来好说歹说,才把孩子给劝好,谁知道晚上的时候又吵着要吃好利来的蛋糕。姑姑一家又做了难,实在忍受不了就跟我同事打了电话,把事情告诉了朋友,并且让他把孩子接走。

朋友说这真是丢人丢到家了!不教训那个小兔崽子真是过不去。

我们都知道。还不是他们夫妻俩平时太惯着儿子了。

其实爸爸妈妈们,想让孩子去乡下做做农活,体验生活可以,但是也要考虑孩子会不会给自己的亲戚带来不便,至少要让自己的孩子懂礼数。对自己的孩子适当的宠爱不反对,毕竟是自己的骨肉,但是遇到一些原则性问题,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

首先要知道,被惯坏的孩子,带出去丢脸也是丢爸妈的脸。

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如果父母有原则,懂礼数,那么即使不刻意去教孩子,孩子也会模仿,因为孩子可能不爱听父母的话,但是他们爱模仿父母。如果父母不懂礼数,不讲道德,那么孩子也自然不会有多优秀。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被惯坏,不懂礼数,别人只会觉得是孩子的爸妈有问题,丢脸也是丢爸妈的脸。

所以,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规范自己的行为呢?因为父母的身教大于言行!

其次再来说说原则问题。

爸妈可以适当的顺从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但是这里的尊重和顺从,是建立在原则之上的。

而原则就是规矩,是礼数,是道德标准,是条条框框,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让孩子的做法、行为举止更能够被大众接受并且让孩子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这才是给孩子规范行为的目的。

比如孩子嗓子疼,却还要吃冰淇淋,这肯定是不该允许的事,那爸爸妈妈这时候还是同意的话,岂不是对孩子的健康不利?所以应该跟孩子好好商量,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让他吃,解释清楚了,孩子自然会理解的。但也不要说出“等你好了想吃多少都可以”的承诺,否则到时候不让他吃,他又会觉得爸爸妈妈言而无信。#p#分页标题#e#

原则性问题,不能就是不能,不能的原因也要好好告诉孩子,而不是一句“我说不能就不能”,这样孩子也会变得任性。

所以,爸爸妈妈平时不要总是惯着孩子,顺从也是要有原则的,并不是什么都顺要着孩子,那样更像是在讨好,而不是教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