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孩子永远跟父母唱反调 该教会孩子这两点人生追求

人活着有2个重点:喜乐和感恩。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忘记了喜乐和感恩,把喜乐和感恩当作口号了。父母不知如何望子成龙,用自己认为的正确方法,要求孩子去做,亲子之间互相掐,没有喜乐,只有痛苦。

如果凡事都能本着“喜乐”为目的,很多不愉快的问题不会发生或迎刃而解。喜乐与金钱和物质的丰盛并无必然关系,一个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天伦的气氛、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

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或不切实际的理想,远不如俭朴生活和量力而行那样能带给孩子幸福和快乐。我们很多父母自己打拼了一辈子,就是为了小康温饱,教育子女也是这样的境界,没有远大的视野,只考虑自己将来的生计,其实是很没出息的。很多大学是要招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学生,而不是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自私自利的自我奋斗的学生。

另外不仅要考虑个人喜乐,还要教育孩子拥有高尚的情操和谦卑之心,即考虑对他人贡献表示感恩,以及对未来一代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的责任心。这样孩子将来的生活必会非常充实,他会爱家庭、重朋友,关心自己的健康。一个连自己健康都不重视的人是不可能对家庭和对社会有持续的责任感的。

怎样教育才能让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喜乐以及感恩”一致?不防从提高情商和灵商来看看。

提高情商的基本方法:

(1) 宁可吃亏,也不占任何小便宜 (2) 有兴趣地努力学习或工作。

提高灵商的基本方法就是:(1) 掌握客观规律,知道和适应客观世界的需求。(2) 注重“重复”自己的好的言行,使它们变成“潜意识”。

子女教育两个重点:

(1)少而精 (2)兴趣。

少而精,不要补课,少是指科目少,不表示阅读少,阅读算是一个科目。乔布斯说过:“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

少而精,孩子才有时间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读书记诵一些知识,而不通过思考加以消化,这只能是抽象的理解,抓不住事物要领,分不清是非。

少而精就是让孩子学会在思考中记忆、在想象中记忆。普通孩子与优秀孩子思维模式的区别:普通孩子为成绩而学,优秀孩子为兴趣而学。普通孩子三心二意,优秀孩子一心一意。普通孩子找答案,优秀孩子找方法。

我们做父母最失败的地方是不能帮孩子找到兴趣点,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有时学习会痛苦?

因为自从孩子上学后我们就不断教导他们要“刻苦”学习。 这就相当于不断地告诉孩子,学习很辛苦,孩子的潜意识觉得学习是较难的事,这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呢?

我们的教育方法主要还是“头悬梁锥刺股” ,“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误导。其实,勤学苦读无法催生兴趣,只有兴趣才让人愿意为之勤奋努力。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的重点是要找到孩子们的兴趣。

总结

在学习生涯中,如果对任何一个领域有兴趣,哪怕只有一个有兴趣的领域,孩子就不会情绪忧郁,就不会“悲观厌世”。如果孩子没有一个有兴趣的领域,那真是很危险的事!

那么你对孩子教育有其他看法吗?欢迎在文章后面留言、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关注头条号:南来寒的导读课,或关注微信公众号【稻草人童书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