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幼儿会有攻击行为?专家研究找出攻击行为的主因

文/可馨育儿

导读: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攻击行为,所谓攻击行为是指儿童的某些需求因为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采取危害他人、毁坏物品等破坏性行为。比如,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想要玩对方的玩具,却遭到对方的拒绝,他就动手狠狠地打了对方一巴掌。如果孩子想要妈妈给他买某种玩具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用打妈妈或摔坏物品的方式来发泄不满,这些都是孩子的攻击行为。

幼儿为何会有攻击行为?专家研究:这些是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攻击行为是一种不良行为,这是他欲求得不到满足时采取的消极的表达不满的方式,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损害周围的物品,也会伤害到自己。如果不及时帮助孩子克服攻击行为,形成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他以后的人际交往,影响他的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影响他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他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

某些孩子相互交往时产生的攻击行为是很常见的,这是让别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都很反感的行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的攻击行为呢?可馨育儿说,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攻击行为主要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不当的教育方式、父母有攻击行为、不公正的对待等都是造成孩子攻击行为的重要原因。

有的父母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不教给孩子正确的解决争执的办法,反而怂恿孩子用强硬的态度和拳脚为自己争夺权益。比如,当孩子们在为小汽车应该谁先玩发生争执的时候,父母不是教他谦让,反而教他争抢。当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父母告诉他:“别人欺负你,你就不会还手?”当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孩子拿走的时候,就告诉孩子去抢回来等等。正是由于父母的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容易让孩子养成攻击性性格。还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也不给孩子叫道理,分析错误在那里,就只会拳脚相加,强迫孩子认错。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就会模仿父母的言行,遇到事情后第一时间会通过武力解决。

另外,当父母对孩子们的争执处理不公平的时候,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心里委屈,就会引发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寻求心理的平衡。

对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该如何教育纠正呢?

1、 寻求横向帮助

父母要充分意识到孩子攻击行为的严重危害性。调查证明,攻击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不守纪律、不服管教等现象。父母应该积极进行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学习其他父母的教育经验,寻求横向帮助,或与其他家庭合作,组织各类活动,利用同伴效应帮助自己的孩子纠正攻击行为。父母还可以与幼儿园和学校相互沟通,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双方共同努力,及早帮助孩子纠正攻击行为。

2、优化孩子的情绪

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孩子粗暴地大骂或体罚。此外,父母还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引导孩子调节不良情绪,引导他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内心不良的情绪。比如通过体育运动、倾诉、画画等途径宣泄内心的不快,让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3、 晓之以理

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现孩子有攻击行为时,家长应尽量避免采取体罚的方式,耐心地同孩子讲道理。要让孩子明白同伴之间的交往要遵守规则,要学会公平待人、谦虚有礼,要与同伴友好合作。让他明白采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往往会害人害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这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