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当成高情商,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讨好型性格和高情商确实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让别人感到舒服轻松,让事情完美地结束。所以,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高情商小孩,将来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左右逢源,可一不小心,却把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家长还不自知。

讨好型人格和高情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讨好型人格中的“讨好”二字就暗含贬义,他们只为取悦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哪怕要委屈自己,也心甘情愿,逐渐变得失去自我。而高情商的人可以不留痕迹,不伤情面地拒绝别人、“攀附”别人,依然活得有自我。

比如,两个五岁的孩子晨晨和丫丫,同样被人抢了心爱的玩具。晨晨的表现是,生气地夺回,拒绝别人抢自己心爱的玩具。但发现对方不愉快之后,又会从其他途径弥补刚才的不快。比如:无意中走过去邀请对方一起玩游戏,给他另外一个玩具。

丫丫的表现是,含着眼泪让出了玩具,然后一路跟着对方,嘱咐对方“小心点!别弄坏了”。如果对方真的弄坏了,丫丫只是哭着说“没关系”!

大家看出不同了没?讨好型人格内心是自卑的,没有安全感的。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这孩子特别懂事、顾大局。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认为,如果自己不顺从他人,他人就会抛弃自己,不爱自己。比如例子中的丫丫,她因为怕自己的拒绝会导致对方今后不和她做朋友,没有朋友比失去心爱的玩具显得更加的重要。

另外,他们觉得如果自己犯了错,家长就会对自己失望,不爱自己,所以要求自己处处做得比同龄人好,表现懂事,不让家长操心。而高情商的孩子追求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绝不会让自己不舒服!

其实,如果孩子任性自我依然可以得到家长的宠爱,哪个孩子愿意压抑自己的天性变得懂事呢?

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与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多加责骂,特别喜欢说“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我就不要你了!”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长并不是“口头吓唬”孩子,而是真的把孩子赶出家门,不理孩子,对孩子使用冷暴力,以达到让孩子长记性的目的。

这样给孩子造成的不安全感给予她的信息是:我只有满足我周围的所有人,我才是安全的,因为我需要他们,所以我必须顺从他们。不然我可能会面临可怕的冲突,惩罚,甚至被丢掉饿死在外面。

讨好型人格的小孩长大后没有自我,只是一味地讨好他人,委屈自己,甚至吃力不讨好,拿自己的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试问,各位家长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这种性格吗?

要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家长要这样做:

允许孩子犯错,不随意责骂孩子。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孩子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孩子弄脏了衣服,洗干净就好;打翻了牛奶,擦干净嘱咐几句就好。

尊重孩子。多听孩子的想法,外出就餐时,不止要问大人想吃什么,也要问一问孩子,“你想吃什么?点几个你爱吃的菜。”让孩子明白,自己也很重要。

维持家庭和谐。很多大人不顾孩子是否在场就大吵大闹,还大放厥词说“要不是因为孩子怎么懂事,不想伤害孩子,早和你离婚了!”其实,这句话本身已经伤害了孩子。孩子潜意识觉得只有自己懂事,乖巧,才能让爸妈不离婚,才能让这个家庭不散架,这压在孩子身上的压力是很大的。

最后,放上王菲《童》中的一句歌词:“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分辨孩子的懂事是真的情商高,还是自我压抑的讨好型人格,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的同时,帮孩子培养强大的内心,告诉孩子,活出自我也是一种勇敢。

大家好,我是柏柏,80后妈妈,原创亲子漫画作者,中科院儿童心理学硕士,欢迎留言一起探讨。点击右上角“关注”我,让我们将把育儿这件事变得轻松而有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