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能给我五块钱吗?”两位妈妈不同做法,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学校流行了一种新玩具,很多同学都在课间玩,小龙也买一个,他来到学校门口的超市知道这种玩具需要五块钱。于是小龙跑回家对妈妈说:“妈妈,能给我五块钱吗?”妈妈问小龙为什么需要五块钱,小龙说想要买一个玩具。妈妈严厉地说:“小孩子要什么钱,没钱!”小龙非常失望,低着头回到了房间。

同学大军也想要买同样的玩具,他蹦蹦跳跳的回家对妈妈说:“妈妈,能给我五块钱吗?”妈妈问大军为什么需要五块钱,大军就如实地告诉妈妈。妈妈对大军说:“等会爸爸回来需要洗一下他的车子,如果你可以帮忙把爸爸的车子洗干净,我就可以奖励你五块钱,如果你自己真的特别喜欢那个玩具,你可以把它买下来。”

大军在帮爸爸洗车的时候非常累,但是想到马上可以有钱买新玩具了还是坚持了下来。第二天,他在学校想着放学后可以买新玩具。但是等待放学后,大军来到超市里拿起心心念念的玩具,突然想起了自己洗车辛苦“赚”来的钱,发现自己也不是特别喜欢手中的玩具了。只是看见其他同学都在玩,自己唯独自己没有才想买。他于是想还是把钱存起来,下次可以买自己真正喜欢东西。

小龙第二天去学校,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都在玩玩具,自己却孤孤单单的。他心想:为什么其他的同学可以买,自己就不可以,太不公平了。越想越生气,他突然心生一计。放学回家,他对妈妈开始撒谎:“妈妈,老师让交10块钱的资料费。”妈妈马上给了小龙十块钱,第二天小龙不仅买了他想要的玩具,还买了很多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小龙发现,不用给妈妈说实话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两个孩子同时因为同样的玩具给妈妈要五块钱,而各自的妈妈因为不同做法,让两个孩子的选择截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呢?

小龙妈妈的做法会使孩子感觉“不公平”。希望自己和同学一样,这是在上学阶段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的待遇,同学有什么自己也得有什么,不然会感到有落差。而小龙的妈妈就是造成这种落差的“元凶”。长期这样,小龙每次想买什么东西时,为达到目的开始撒谎,这样小龙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大军的妈妈不仅使大军得到了尊重,也使大军知道5元钱来之不易,想要钱必须付出努力。看到玩具,大军却舍不得花自己辛苦“赚”的钱。选择存起来,为以后碰上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才会用。孩子渐渐地知道付出才有回报,也开始学会自己如何理财。

妈妈不同的做法影响了母子之间感情。小龙的妈妈在小龙说实话时直接拒绝了小龙,这也使小龙认为妈妈根本不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慢慢学会撒谎,进而母子之间产生隔阂。小龙今后很难会向母亲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大军和妈妈的关系则相反。

所以家长不同的处理方式是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妈妈简单一句话使孩子以后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截然不同,小小的五块钱给与不给、怎么给?都会改变孩子对钱的认识。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