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了说话还磕巴?宝宝说话不“囫囵”,多半是爸妈忽略了这些事

邻居家的女儿圆圆,今年已经三岁了,一次一起等电梯,圆圆妈手里拎着橘子,圆圆在边上指着橘子,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

我看了看,圆圆妈说:“这孩子可愁坏我了,还想着9月份送她去幼儿园呢,可到现在说话都说不囫囵,总是啊啊啊的,也不开口说话,顶多叫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跟她说啥她也都明白,带去医院检查,医生也说孩子各项指标都正常,可就是说不好话啊。”

爸爸妈妈们,你家有没有这种苦恼?孩子会说话,就是都三岁了,说话还多是两字节的。孩子语言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规律,正常情况下,每个时期都能看出他的进步。

0-18个月时,宝宝最先开始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哭、噪音或手势。到2个月的时候,会开始胡言乱语,不知道他们说的什么;9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口说第一个单词了,一般是爸爸或者妈妈,也有晚于9个月的,宝宝都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即使开口说了第一个词,他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

从12-18个月(即1岁-1岁半)期间,宝宝开始模仿说话,能模仿自己听到的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声音,并且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

18-24个月时,尤其到2岁左右,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词汇量明显增加,大概能说20-50个词,并且能够理解两步指令,比如拿起来苹果,吃掉,这种都能理解。

2-3岁的时候,宝宝的词汇量会更多一些,可以用3-5个单词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他说的话,成年人能够听懂了。

3岁以后,说的句子可以更长一些,也能说的复杂一些,发音也越来越标准,逐步脱离奶声奶气。

虽然有这个年龄段的发展规律,但没有那么死,孩子都在按照自己的速度生长,所以开口说第一个单词的时间不固定,但是通常到3岁说话就应该能说一些长句子了。

如果宝宝说话慢,像圆圆那样,排除发育障碍的话,很可能是爸爸妈妈没有好好把握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从一开始就没做好的话,宝宝说话可能就变得迟缓。

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家宝宝要东西的时候,他指给你,你是直接给他吗?

如果是,那么宝宝很可能是“懒”得开口。并且你忽略了宝宝的发展关键期。

宝宝最先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用手指,发现你会将东西送过来,以后便会用这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某种东西的需求,为什么用手指?因为宝宝没有词汇量,他不会说,也不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他只知道用途,如果爸爸妈妈直接给宝宝,也不告诉宝宝是什么,那他可能一直不知道。

就像上面说的,宝宝2岁左右的词汇量能达到20-50,2岁到3岁就可以说一些简单完整的句子,那么宝宝的词汇量从哪里来?当然是爸爸妈妈平时的引导了,从宝宝开口说出第一个单词的时候,就应该试着引导他说更多的单词。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指着橘子,想要吃橘子。妈妈应该弯下腰或是蹲下来,将橘子拿到宝宝眼前并且跟宝宝说:“给你橘子。”这样宝宝看到了妈妈说话的口型,也知道发音是什么,就会更容易模仿一些。但是妈妈可以不要着急给宝宝,可以再对着宝宝说橘子,每次说完等一等,再说一遍,尝试让宝宝说出“橘子”。

等宝宝说出橘子后再给,这样让宝宝记住这个流程:要→听看→学→说→得到

这个流程一旦形成下来,宝宝以后都会主动去学习模仿。最开始不要着急,可能宝宝没法一下就张口,妈妈要有耐心,如果宝宝一时半会说不出来,也不要因此不给宝宝,也不要面露失望,多试几次,宝宝一定能学会。

这种干预方法,能够让宝宝拥有更多的词汇量,从而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妈妈平时要跟宝宝多说话,做什么都要跟宝宝说一说,比如睡觉前的一句“我们要睡觉啦”,让宝宝知道这个形式是干什么的,这样宝宝就能慢慢地过渡到句子。#p#分页标题#e#

除了这种耐心引导外,还应该平时给宝宝读一些绘本,最佳时期是在宝宝1岁的时候,选择一些故事情节简单,语句重复的绘本,每天给孩子读读,孩子结合绘本上的画面,听着妈妈的声音,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所表达的意思。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发育的快慢各不相同,允许个体差异,所以宝宝如果开口说话晚,也没有关系,多引导效果会更好,多数情况,引导的好的话,在3岁就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沟通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