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儿童“明辨是非”

“是非”与“对错”都是成人世界的标准,且随着环境的变化都还经常会有所变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确信他们是可爱的,那么他们愿意和生活中的人打交道。因为在和他们在一起时,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愉悦,他们相信他们是受欢迎的。他们会在生活中结交到朋友,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一、样帮助儿童建立是非观念?

对于家长来说,始终是那句话“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并不总是在我们的语言中学会如何做人,他们更多的是观察父母是怎么样生活的,并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一个儿童,想要成为超越父母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父母如何越自己,在他的面前没有摆出比昨天的父母更出色的父母,他们选择相信现在的父母就是最好的人。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的原因所在。

当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时,对孩子的教导是非常必要的。从告诉孩子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礼仪开始,比如“吃饭时不要把餐桌弄得太脏”,“在公众场所不要大声喧哗”,“尊老爱幼”……等等。而且这些,我们也不能要求孩子一次就全部教学会,家长要学会包容与忍耐,包容孩子不断犯错,忍耐自己内心中那么多的想法和不平静。

当再次回到“怎样教儿童懂得是非对错”这个话题上来时,我们其实一直在谈教孩子如何做人这件事。而生活中一直都在教我们如何做人,这也是每个人一生的任务。我们不能期待孩子用他一个小小的童年就懂得这其中所有的奥妙,我们可以做的是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和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每一次的失败与荣耀。也许这样,我们才可以成为真正能够陪伴孩子的父母。

二、孩子的是非对错观念来自于哪里?

孩子的是非观念大都来自于其重要照顾者的价值观和教养方式。越小的孩子对权威的服从性越大,他们对父母的价值观认同也越高,他们都希望成为父母心目中的“好小孩”。并且他们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以获得“好小孩”这个称号,而这个“好小孩”常常和父母的欲望联系在一起。

孩子的是非对错,常常和惩罚与奖赏联系在一起的。当家长对孩子大吼一声时,幼儿常常会认为自己错了。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就是以后果为评判标准的,只要把事情搞砸,被爸爸妈妈批评,这些都是错了。特别是在父母有很大的情绪状态伴随时,他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那暴风雨的情绪,而不是语言中的道理。

只要获得了奖赏,无论做事的动机是什么,结果是什么,那么在他们的心目中,我这样做就是对的,以后我要接着这么干。比如,3岁的小宝把家里弄得很乱,爷爷奶奶不仅没有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反而对来家里的客人说,“这就是我家的皮小子,平常就这么闹,会玩儿!”那么,对于小宝来说收拾与整理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言行不一致”是幼儿的一个特点,当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孩子听得很清楚,也答应得好好的。可是一到实际中就变了,很多孩子都做不到他们答应的标准。这并不是孩子故意在骗大人,而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无法估计和预测做事情时要花费的精力,并且无法衡量这些付出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因此,他们似乎总在做一些和自己想象不一样的事情,超出自己意志力的一些事情。低龄孩子的家长,不必为孩子的“言行不一致”过于担忧,而是要从孩子的能力与意志力方面,多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困难与挫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