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两起弑亲案背后:别这样养孩子……

去年12月2日,湖南沅江12岁男孩吴某因不满母亲管教,被母亲殴打后心生怨恨,在家中将亲生母亲残忍杀害;

不足一月后的12月31日,湖南衡南一13岁男孩因家庭纠纷,锤杀母亲和父亲后逃逸,1月2日在云南大理落网……

短短一月内发生两起未成年弑母惨剧,在社会上引发强烈讨论。全民焦虑下亲子关系如何维系?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有哪些沟通技巧?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咨询了青岛58中正高级教师、山东省心理特级教师王克伟。

1

过度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

“从年龄段来看,近年的未成年恶性案件多发生在中学段,这一学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或青春期中期,孩子突出特点就是成人意识强烈,自尊感强,要求父母尊重、理解、完全接纳自己。”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仍然尊崇中国传统的教子模式,过度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教育孩子缺乏章法和技巧,不与孩子平等对话、不和孩子讲道理,用权威、辱骂甚至棍棒来管教、惩处孩子,这一做法与孩子青春期强烈的成人感恰恰相反。

一方要求父母完全接纳和尊重自己,另一方面则以权威自居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当青春期孩子遭遇传统版父母,必然会导致激烈的冲突。

2

对孩子分数过度重视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长以分数、成绩、名次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在王克伟看来,家长心态上对应试的过度重视,行动上的不断唠叨,造就了一个烦躁的孩子。更有甚者借着孩子成绩下降,辱骂甚至动手,导致孩子情感缺失、丧失爱的感受,才出现了孩子杀父弑母的严重现象。

3

亲子关系中父亲常缺位

在两个案例中,都出现了亲子关系中父亲的缺位。

“中国家庭里,很多父亲在教育孩子时严重缺位,而承担主要教育责任的母亲则超过半数都是焦虑者。感情是会传染的,焦虑带来的忙乱、没有方向、无所适从和不信任感,会让孩子茫然失措。”

王克伟介绍,因为性别特点的不同,父亲的焦虑感普遍要低于母亲,因此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家庭,孩子方向感和信任感会明显增强。

4

小学多陪伴 初中多引领

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是否有立竿见影的方法?

王克伟也给出了切实有效的亲子关系改善建议。“首先,家长要清楚意识到,孩子在逐步长大。从小学、初中、高中升入大学,孩子也随之从童年、少年、青年初期进入成年期,每个学段孩子特点不同,家长要与逐渐长大的孩子平等相待、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他认为,小学阶段家长要多陪伴,初中阶段家长多引领,高中阶段家长要敢放手。

“其次,家长不要把对孩子的付出时刻挂在嘴边,为人父母有所付出理所当然,付出同时父母也享受到了快乐,家长不能反复要求孩子回报,这对孩子是巨大的心理压力。”

5

不要把孩子当作家庭中心

针对初中段和高中段孩子的家庭,尤其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家庭,王克伟特别强调,家长一定不要把孩子当做全家中心。

“一个家庭最核心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当一个家庭一直将亲子关系放在首位,孩子会压力巨大,夫妻关系也会受影响。”他建议家长,在孩子学习最紧张的初三和高三,家长在关注孩子同时,不妨把精力更多分一些给配偶和自己。

对于那些考前焦虑度和敏感度超过孩子的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健身游泳等体育锻炼,先将自身压力全部宣泄完,再回到家以平常心面对孩子。

来源:青岛晚报记者 王晓雨

编辑:青岛晚报新媒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