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易走丢,父母上心、坏人“伤心”、孩子才安心

孩子往往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如果不慎走失,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专家经调查研究后发现,有两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走失,只有父母多上心,加强监管,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坏人“伤心”了,孩子才能安心——

懵懂期:2岁—5岁

2012年,台湾儿童局调查统计表明,2岁—4岁(不包括4岁)的儿童最容易走失,商场是走失事件高发场所。

2016年,国内法治晚报公布数据:在所有走失儿童中,5岁以下的儿童占70%,容易走失的时间为12:00—18:00。

由此可以看出,2岁—5岁是儿童最容易走丢的年龄,主要是由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1、好奇心旺盛

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观察世界、探索世界,在学会走路之前,他们更多的通过坐看的方式观察周围环境,等学会走路后,就开始四处走动,将好奇心发挥到极致。在路上看到新奇的东西,就想去摸一摸,听到有趣的声音,就想走近去听个究竟,因此在逛街时,很可能被新鲜的事物吸引,走出家长的视野。

2、情绪化,不冷静

小孩子的理性思维还没有构建完成,比较情绪化,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恐惧感冲上脑袋,就会情绪失控,开始大哭。为了压制内心的恐惧,他们会到处乱走,试图找到父母,经常越走越远,从而迷失了方向,这样很容易成为坏人下手的目标。

3、不认路

小孩子的短期记忆有限,抽象思维不强,记不住路,而且认识的汉字有限,假如走丢,无法通过看指示牌或认路名回家。

4、容易轻信他人

小朋友一直被家人保护得很好,缺乏社会经历和防范意识,很容易轻信别人,如果有人拿着零食或玩具诱惑他们,或者有老人或孕妇声称需要帮助,他们可能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别人,跟着别人走。

应对方法:

1、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不轻信别人,不拿别人的东西,当自己一个人时,不要独自去帮助任何成年人,因为真正需要帮助的成年人不会找小朋友帮忙的。

2、让孩子熟记家中的地址,父母的姓名和电话。

3、告诉孩子迷路时站在原地不要动,不要乱跑,如果看到警察叔叔或商场的工作人员,就向他们寻求帮助。

叛逆期:12岁—16岁

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已经不会自己走丢了,但这个时候他们刚进入叛逆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看护,因此常常一言不合就发脾气,还可能离家出走。据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研究所调查显示,2016年,平均每天有2—3起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发生,其中80%的人至今仍未被找回。

在出走群体中,女生占比52.7%,男生占比47.3%,12—15岁的青少年占比41%,16—18岁占比25%。出走后,可能会遇上传销组织、贩卖人口团伙、盗窃者等,孩子的人身安全容易受到侵犯。

应对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敏感易怒,家长不要采取打骂的方式进行管教,这只会增加他们心中的怨气,导致头脑一热做出离家出走这种偏激的事情。产生分歧时,家长可以先冷静一下,等到双方情绪平静下来,再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和孩子沟通。(cjq)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