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穷”教育教会孩子的只有自卑,你还在这样做吗?父母该反思了

文丨福林妈咪

“儿子,今天生日想吃什么?” “想吃肯德基!” “好,走着~” 给孩子点了一堆炸鸡汉堡,孩子正准备开吃呢,爸爸说:“你这一顿都快顶我半天工资了。”

听到这话,孩子本来想大快朵颐的,但是却顿时没了心情,吃的时候也没精打采的。爸爸以为是孩子听了这句话知道心疼爸爸了,但是却不知道这句话在孩子心中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很多孩子在问父母要钱的时候,父母都不会不愿意给孩子钱,但总会在给钱的时候给孩子上一会的思想教育课,大多都是给孩子“哭穷”,说爸爸赚钱不容易,妈妈不舍得花之类的,希望孩子听了之后能够心疼父母,长大会孝顺父母。

但事实是,这些话对于熊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对于乖孩子来说,却是自卑心理萌芽的“慢性毒药”。

乖孩子听了这些话,首先肯定会心疼父母,觉得很难过,自己还小没有能力照顾父母;其次就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谨小慎微的用这些钱,慢慢的就会养成一种不敢花钱的心理,跟着朋友出去,大家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而乖孩子即使有钱也不敢乱花,没钱就连看都不敢看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符合大众父母对于乖孩子的定义,但深层次来看,这就是自卑性格的萌芽。因为父母长期的“哭穷”教育,自卑心理在孩子内心深处已经扎根发芽了,尤其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朵朵,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吧。”

“我明天有事,你们两个去吧。”

但是第二天,朵朵在家看电视,分明就没有事情。那她为什么要说自己有事呢?

因为她一想到明天看电影要花钱,吃饭要花钱等等一系列事情都要花钱,她不敢问妈妈要钱,她不想听到妈妈“哭穷”,这会让她出去玩都带着负罪感,所以她宁愿不去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应该是自信阳光的,应该是落落大方的,但是父母的“哭穷”教育却让孩子在交往中觉得自己的家境不如别人,让孩子陷入自卑,不敢与人交往,这对孩子而言是何其的不幸。

父母的教育应该是正面的,即使你是想传达你的辛苦与不易,让孩子感恩图报,也不该用负面的表达让孩子感觉花钱是内疚的,是一件错误的事情。长此以往,孩子会越来越封闭自己,变得越来越自卑。

如果你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的话,就要反思反思自己了,对于孩子而言,正面的教育远比侧面旁敲侧击效果要好得多。

“妈妈,我想要买一本《哈利波特》。”

“那你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啦,这回考试考进班级前十,妈妈不仅给你买《哈利波特》,还给你买你最喜欢吃的章鱼小丸子。”

虽说父母给予孩子的时候是无私的,但大多数时候也是希望有所回报的,而成绩的回报是最有价值的。既然想要孩子长大有能力孝顺你,学习成绩提升肯定是必须的,同时在鼓励孩子的时候,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关爱,不是更会让孩子感动吗?

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育儿也是育己,很多父母还没有认识自己,就开始了侃侃而谈育儿经,这种理念下的育儿肯定容易误入歧途,不仅让自己迷失,还让孩子渐渐的失去了自己。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们,能够有所惊醒,有所反思,在育儿路上能够育儿先育己,成为一个好父母之后再来教育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