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你玩”里藏着大隐患

朋友阿亮家里最近出了件怪事。6岁的大宝持续发烧多天,夜里会突然惊醒,迷迷糊糊地说着含混不清的话,看了医生也找不着病因,两个大人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

阿亮的高中同学阿仁是个心理医生,刚好过来串门,悉知此事后非常重视,职业的敏感让其怀疑大宝是受到了惊吓。经过仔细的询问交流,阿亮回想起一周之前,大宝曾经因为要买一件玩具而闹过情绪,自己不同意买,而宝妈也附和着吓唬说:“再不听话就把你拉到大街上去卖了,反正我们有二宝!”奶奶也随口说道:“你看二宝多听话,还是二宝乖!”让阿亮十分惊讶的是,听完妈妈奶奶的话,大宝竟突然止住了哭闹,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她们。

经过同学阿仁这么分析和提醒,阿亮越想越觉得事出有因。经过商量,解铃还须系铃人,决定还由三个当事人与孩子进行温馨的沟通,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让大宝感受到大家都很爱自己。三天之后,大宝不药而愈,又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上学了。事后,大宝妈感叹道,“我只是吓唬吓唬她,逗一逗她,没想到她会当真了。”

看到阿亮一家心生后悔,阿仁趁势给他们科普了相关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常识。阿仁介绍说,在许多家庭,“逗你玩”是长辈们表达对孩子喜爱的一种特殊方式、普遍方式,越是喜欢,越是“逗你玩”,有的甚至还会把孩子逗哭,而孩子的“反应”越大,长辈们的心理越是感到满足。

阿仁提醒说,中国人的“逗你玩”,往往是正话反说,欲扬故抑,或者故意在讲话中卖弄一个“机关”,以体现自己的诙谐幽默,或考验对方的应对智慧。

这在成人之间很容易识破“天机”,心领神会,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不了解人情世故,不懂得理会爱恨情仇,只能凭借自己的直接感受来判断是非,辨别爱憎,以做出相应的反应。上文的大宝受吓,就是一个非常普遍、特别常见的例子。此类逗你玩”如果不加控制,把孩子吓坏了”也早有案例。

知道了这个道理,家长平时就应当重视避免让“逗你玩”埋下隐患。比如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尽量不要自作聪明“说反话”,以免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而要多用体态语言来直接温暖孩子;孩子稍大一点,已经可以进行一些语意辨析,长辈们如果用了“逗你玩”,不管有没有“逗哭”孩子,有没有“误伤”孩子,事后都要跟孩子进行明确解释,以免产生误解;等孩子到了十三四岁以后,已经能够察颜观色,“逗你玩”一般不会再被看作主观恶意,基本可以不用解释,但长辈们更需要注意避免以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逗乐”来误导孩子,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寿斌(浙江永嘉学院教授、副院长)

编辑:现教君

孩子犯错,不用批评,只需讲这8句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