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微信聊天信息,暴露了父母的教养水平

自从开始上网课后,不少小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用来查看学校班级群通知,以及每天网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打卡或传作业。

虽然大人给孩子配备手机,是为了图个方便,但是这手机一旦落到了孩子手里,可不是家长最初想的那么简单。

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娃,在上完网课之余,也捧着手机乐呵不停,仔细一看,原来她们也像大人一样,建立了自己的小圈子,最常见的就是女孩们的“闺蜜群”,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也能说说心里话了。

编辑

虽然小伙伴们在网络上聚在一起说说话,聊聊烦心事,也不是没有好处,但家长们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视力问题,本来白天就要上网课,上完课还总是盯着手机看,眼睛能受得了吗?

所以呢,该控制还得控制。这一控制,家长们发现此事并不简单,从微信聊天的信息记录,基本也能看出来孩子父母的教养水平了。

1、缺乏管控型

看一眼孩子的群,发消息最多的那个孩子,肯定是偷偷背着家长玩手机呢。或许家长也叮嘱过孩子不能长时间玩手机,但孩子口头答应,大人一个没注意孩子就偷偷玩上了,一方面孩子自律性不够,另一方面,这类型家长可能平时比较忙碌,常常忽略了孩子,孩子有了手机,便会从手机中寻找乐趣。

2、寡言少语型

群里也有孩子时不时冒一句话,或者对于同伴的消息,很简单地回复一条消息,就没有然后了,这类孩子属于自律性比较强的,能较好地控制自己不沉迷于手机,家长稍微一提醒,这类孩子便很自觉地终止聊天。

能主动拒绝手机的诱惑,这类孩子平时的自觉性是较强的,而且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养也很民主,不会过度控制孩子,而是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因此孩子也会真心听家长的话,而不是屈服于家长的威严。

3、潜水型

群里还有一类孩子,刚建群的时候,还说了几句话,后来就再也没露面了,这类孩子要么就是手机被没收了,要么就是家长严格限制了孩子玩手机的项目和时间,家长平时的管教类型偏“专制型”,家长说一,孩子不敢说二的那种,孩子缺乏一定的自主权,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这类孩子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破罐子破摔,严重时一蹶不振。因此这类家长在管教孩子时,切忌任何事情“一刀切”,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跟孩子友好沟通,这样孩子感觉不到家长的尊重,内心始终是叛逆的。

对刚刚拥有手机的孩子来说,她们对手机充满了好奇,这很正常,家长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既然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那么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同时也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

毕竟孩子们在一个群里,他们的一言一行可是暴露了家长的教养水平哦。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