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 | 刘良华:三个重要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文 / 刘良华

慎重对待吃饭的习惯

吃饭需要考虑的要点是:吃什么,怎么吃,和谁一起吃。

父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让孩子吃什么。其实让孩子多吃些有利于消化的五谷杂粮,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肉类食品,注意不要过量。就有利于消化而言,土豆、芋头、红薯、大豆、面粉、绿叶菜、水果就是理想的食品。

除了吃什么,父母也应关注孩子怎么吃的问题。按照中医的原理,中国人倾向于细嚼慢咽的吃法。但是,从激发吃饭的情绪和胃口来看,最好的吃法不是细嚼慢咽而是狼吞虎咽。父母可以在某个时候和孩子比吃饭的速度,“一、二、三,开始——”,做吃饭的游戏。

除了吃什么和怎么吃,另外一个要素是和谁在一起吃。总的建议是,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吃饭。

“餐桌教育”是中国人一大传统。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全家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彼此牵挂着对方的饮食习惯,聊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杯盘之间偶尔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常常是因为父母长期不和孩子围着一个桌子吃饭的缘故。很多人是在家庭的餐桌上学会了怎样做一个风趣的讲话者和一个好听众。

把“早睡早起”当作头等大事

为了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全家人最好少看电视,并尽量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父母有时抱怨自己的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多,其实,凡是家里有一个爱看电视的“小东西”,这个家里一定有一个或几个爱看电视的“老东西”。

有些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电视打开,下班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把电视打开。这些人没有别的兴趣和爱好,电视是他们唯一的依靠。电视剥夺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电视就有这样的功能,它能够让全世界那些不想交流的、没有情趣的人默默无语地守候在那个“黑匣子”面前。他们不愿意去跟同伴交往,他们不愿意去阅读,他们不愿意去运动,他们只想看电视。

美国育儿教育专家斯波克说:“我强烈反对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电视。即使是高质量的儿童电视节目也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因为电视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几乎不需要孩子做什么努力。”

如果孩子离开了电视之后就无法过正常的生活,则说明这个孩子的阅读能力比较低下。

训练孩子运动、劳动的习惯

除了“早睡早起”,让孩子身体好的另一个古老而经典的办法是坚持运动和劳动。为了让孩子建立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父母最好亲自示范。

如果没有父母的示范,孩子很难形成持久的早睡早起和坚持运动的习惯。孩子睡懒觉,常常是因为整个家庭的作息时间比较混乱。

父母不仅要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也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珍惜父母的劳动并因此而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也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形成独立生存的技能。

修理家具或做家务不仅有助于促进亲子交往,更重要的是可以因此而阻止人的身体和智力衰落。对于那些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来说,运动和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只有真实的劳动才能阻止人的衰落。杜威当年办学校,让学生在学校参与劳动,倡导“学校即社会”。但是,学校终究只是一个虚假、虚拟的社会,让学生在学校参与劳动,终究只是虚假、虚拟的劳动。这种虚拟的、虚假的劳动既不能呈现劳动的完整过程,也不能产生劳动的真实产品。

学生在这种不完整、不真实的劳动中无法体验坚持劳动的艰难,也无法体验创造劳动产品的欢乐。既无艰难体验也无欢乐享受,学生随时会放弃劳动,好逸恶劳。人一旦持久地放弃劳动,身体和精神就会衰落。只有真实的劳动才能阻止“末人”的批量诞生。#p#分页标题#e#

-朗读者-

编辑制作:刘昌 高春香

来源:学林读书(有删减)

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