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明明有老公,为啥孩子像活在单亲家庭?

近来有这样说法:多数中国女人一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当妈式的择偶;保姆式的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而这一切,都跟身边那个“不争气”的男人相关。从恋爱到婚姻,再从婚姻到生子,这个过程,是甜蜜而现实的。在大多数的婚姻中,女人往往是与家庭、与孩子更密切的那个,所以才有了这些有带有讽刺含义又直击要害的新词汇。

如果说,从恋爱到结婚这个过程中的不完美,女人们还能够一个人默默承受,那么一旦孩子出生了,育儿的问题就要复杂得多。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或母亲一方的缺失。讽刺的是,这个词并不指向真实丧偶的单亲家庭,而是指那些在育儿过程中毫无存在感的爸爸或妈妈。

由于工作、经济等多种现实因素,以及“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父亲往往是育儿中被“丧”掉的一方。对于孩子,有些爸爸的存在,似乎只是贡献了一个精子。一出生,娃的吃喝拉撒就成了妈妈一人的责任。冲奶粉、换尿布一窍不通,接过孩子五分钟带去“找妈妈”,这是许多宝妈对老公的吐槽。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爸爸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从接送上下学到开家长会,从辅导作业到找兴趣班,孩子的成长过程,往往只有妈妈的参与,而爸爸们呢?白天上班,回家就睡,或者宁愿玩手机、看电视也不愿意多关心一下儿女的情况。对于孩子的责任,好像只有卡里打钱。这种模式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前不久还有这样的案例:妻子在产房生产,被剧烈的疼痛折磨得撕心裂肺,可是产房外却不见其丈夫等候的身影,座椅上只有产妇八岁的女儿,女孩身边放着妈妈产后需要用到的物品。从产房里出来的护士见到这一幕觉得十分吃惊,问小朋友家里的大人在哪儿,孩子回答:“爸爸回家补觉去了,我妈妈还好吗?”

有人说,产房里看人情冷暖,只有生孩子的时候才知道有没有嫁对人。如果照这样的标准,那么妻子生产还能在家睡大觉的丈夫,算得上是妥妥的渣男了。在这样生死攸关,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还能不顾妻女“玩失踪”,还能指望日后帮忙养育孩子吗?

既然决定组成家庭,夫妻就应当相互扶持,一起承担养儿育女的责任,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父母双方都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有研究表明,成长中父亲参与度高的,有更多父爱的孩子,教育和经济上的成就会更大,也会有更强的社交能力及同情心。

爸爸们,如果你们曾经或者正在让老婆经历“丧偶式育儿”,请即刻做出改变!否则,受到伤害的,会是你们最亲最爱的家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