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爱,十分太满三分太少,六分刚刚好

曾经见过这样一个故事,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妈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当一个尚未能直立行走的孩子爬上了高处,因为害怕而嗷嗷大哭。

第一种妈妈,一听到孩子的哭声会立马停下手里的事情,立马赶来查看孩子的情况,这类妈妈爱孩子爱到了十分;

第二种妈妈面对孩子的哭声几乎无动于衷,完全不会理会,忙完手上的事情才会过去看一眼孩子,这类妈妈爱孩子只爱到了三分;

最后一种妈妈听到孩子的哭闹不会立马赶过去查看孩子的情况,但她会停下手里的事情,耐心等孩子的情绪稍微平复些再过去安抚孩子。这样的妈妈才是真的学会了爱孩子,给孩子六分的爱,刚刚好。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过于爱孩子的妈妈常常会因为自身的一点点小失误而自责。她们也常常会不自觉地去控制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伊能静算是爱孩子爱到极致的母亲群体的代表。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个画面是,她在《妈妈是超人第二季》中因为小米粒的不慎跌倒而自责到打自己耳光。这样沉重的爱,对于长大后的小米粒来说可能会过于沉重。各位妈妈应学会适当地去放松爱孩子的那根神经

独立意味着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孩子的人格成长得越完善,越是具有走南闯北成就自己事业的能力。父母常常分不清到底是孩子在疏离自己,还是孩子心灵在成长。这也导致父母常常做出阻碍孩子心理成熟的行为,比如要求孩子晚上7点前一定要回家,出门干啥都得和父母报备。父母想时时刻刻把握着孩子动向,丝毫不给孩子个人独处的机会和空间。这些行为对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无异于山体落石,不但会阻碍孩子成长的道路,甚至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

主动退出的父母

父母作为成年人就应该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要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但同时也需要远离父母独自去完成一些事情。父母要学会适时地将孩子从自己的身边“推走”,让他逐渐掌握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具备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成熟心理。每个孩子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依赖和远离这两种状态,父母应敏锐察觉到孩子的成长,在合适的情景下试着“把孩子从身边赶走”。

能够成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往往更能够享受生活懂得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更高的成就

被溺爱的孩子

父母十分的爱往往就变成了对孩子的溺爱,而被溺爱的孩子也意味着被父母控制

前不久,赚了不少国人眼泪的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不堪忍受妈妈的极度的爱和控制,一度抑郁难以入眠,甚至采用跳江这样极端的方式逃离自己的妈妈。对英子妈妈来说,她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甚至辞掉了工作。确实,英子的妈妈是爱英子的,但这份爱太沉重,压得英子喘不过气。这个被妈妈“溺爱”的孩子甚至想轻生来摆脱妈妈的“控制”。

试想,若是英子的妈妈能时不时放松下自己爱着英子的神经,给孩子和自己喘息的机会,这对母女的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父母给孩子的爱六分就好,多了会变成溺爱,少了孩子又会缺爱。如何把握好爱孩子的“度”,也是父母一辈子需要去学习的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