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孩子的责任:放在水槽的便当盒

泽泽上小学之后,我逐步地一件件把属于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像洗便当盒。

放在水槽的便当盒

9月份刚开学的第二个星期五,放学回到家后,泽泽把便当拿了出来放在水槽里,我看到了先问:“你现在要洗了吗?”泽泽摇摇头:“还没有”,我再问:“那你什么时候要洗?”泽泽离开厨房说:“不知道”。

一句“不知道”...便当盒就从星期五晚上,放到星期天的晚上。

在这中间,我们即使看在眼里,心里很痒,甚至会有想骂人与碎念的冲动,但都忍住。只有偶而提醒他:“便当盒还没洗”或是“你什么时候要洗便当盒啊?”当然~泽泽一点都不想碰。

我很愿意让孩子依赖,但属于孩子的责任,还是要划分清楚。该让孩子做的就一定要让他做,并且要坚持到底。

孩子的责任

强褓中的孩子,爸妈理所当然处理要帮他处理所有的事情。而当孩子越来越大,能力也逐渐变强之际,一定要把属于孩子的责任,坚定的还给孩子本身,培养孩子对自我负责的能力。让孩子可以从家庭的教养当中,生成遵守规矩的自觉,以及拥有自律的观念。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开始,像是玩了玩具,学会收拾;弄脏地板,练习擦拭..等,再逐步发展到自我纪律的养成,像写功课、上学准时与做家事等。

特别是家中事务的参与,一定要循序渐进的给予。规定孩子先从自己的事情做起,再逐步地衍伸到共同家事的分配与讨论。每天都要洗的便当盒,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接受不做的后果

星期天的晚餐后,到了平时该装便当的时刻,我走到厨房的水槽边,拿起便当盒,用干纸巾简单的擦拭了一下,再走回餐桌,摆出准备帮泽泽装便当的动作。

“妈妈,你帮我洗了?”泽泽看到了,问我。

“没有啊”我摇摇头。

“那你怎么已经要装了?”泽泽一脸疑惑。

“因为现在本来就是带便当的时间啊,你不洗,那就直接这样装”我一派轻松样,做出要夹菜到盒中的样子。

“不要,我现在洗”泽泽很快的从我手中拿走便当盒。

“哦,拿去洗吧”。

如果该让孩子做的事情,他不想做,最好的做法,不是骂他、念他,而是确保在安全与健康之下,让他接受不做的后果,并且说出就要做到。

假使我们说出的这个后果,对孩子是没有用的话,当然要换别的方法。陪伴孩子经历每一个状况,一次又一次的模索与了解孩子的个性,我们可以找到他在意的事情与感受是什么,然后随之变通。假使孩子不在意吃脏便当,却很在意没有吃饱,我们可以拿个小的便当盒,跟他说:“因为你的便当没有洗,所以妈妈用我的小便当盒给你明天带去,所以~饭量会很少,你应该吃不饱,等到你愿意洗你的便当盒时,再换回来吧”。

孩子的个性不同,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在意的后果。

教养的弹性

坚持要求孩子遵守规范固然重要,但家不是军队,家是以情感为中心,紧紧联系着所有人的地方。如果在亲子教养的每件事情之上,都有如军令一般的说一不二,坚守纪律,那情字何在呢?

家,是个谈情的地方,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爱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没有立即把便当装起来,而是刻意把没洗的便当盒拿到他面前,并且拖些时间,就是给泽泽最后的提醒。假使我在泽泽没注意的时候,很快的把饭菜装好,等于是告诉孩子没有商量的余地,而直接制造冲突了。

“妈妈,你可不可以帮我洗汤匙就好?”正在洗便当盒的泽泽问。

“好啊,今天帮你洗,明天还是要自己洗”。

“耶!!妈妈对我最好了”泽泽开心地大叫。

教养之中给予弹性,在我们的坚持下,孩子已经负起责任时,我们可以帮他一点点或给些宽容,并不会形成溺爱,只会有被疼爱的感动。特别是亲子之间的亲暱举动,不管是被责骂后的拥抱、被处罚后的关心。甚至是自理生活起居的琐事,像穿衣服、睡觉、吃饭等,虽然早就已经会了,但偶尔撒娇着想要我们帮他或陪他,用不着以独立之名来拒绝,被他们依赖一下又何仿呢!享受着孩子在我们身旁的美好吧。#p#分页标题#e#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