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宝宝“有教养”的图片火了,宝妈却说:“有教养”不是胆怯

前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张照片火了。

穿蓝色短袖的小男孩紧紧挤在妈妈身边,双手规规矩矩的放在腿上,眼神带着探究和惊恐,嘴唇紧紧抿着。

很多人都在夸赞这孩子“有教养”、“懂事”,但是这种“有教养”里面,却带着恐惧和害怕,还有不知所措的规矩。

如果,这种情况就叫“有教养”、“懂事”的话,很多父母宁愿自己的孩子不要这么“有教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孩子的“教养”问题越抓越严,我们希望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哭不闹懂礼貌”,我们希望孩子“情商高到谁都爱”。

如果孩子没有在公共场合达到成人的标准,就说“没教养”,就是父母的教育没跟上位。

但是,亲自养育过孩子的宝妈宝爸们都知道,孩子的“不可理喻”是不受父母控制的。

当然,我们也知道,孩子他生理器官功能、心理成熟度,都还处于发育成长阶段,有些事情他们不知道,甚至自己也控制不住。比如说在地铁上忍不住想上厕所,在公交车上晕车呕吐,在公交车上闹觉跟妈妈吭唧哭闹……

有时候,“孩子还小,不懂事”不是一句推卸责任的话,而是在阐述事实。

什么是有教养?

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有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在公共场合不扰乱他人,不违反公共场合的规则,是有教养的一种表现。

但是,有教养,绝不是让孩子感到害怕、恐惧,而“像鹌鹑一样缩起来”。

如果孩子的胆小行为,也被人称赞,那和“道德绑架”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之前的一则新闻中,一个学生,没有及时给一位老人让座,被一位大叔当胸狠踹几脚,而不敢说一点反抗的话,这不是不给别人添麻烦,而是没有能力和勇气维护自己本应该有的权利。

在前两天,在上海地铁上,一女子逼迫小学生给她让座,还说“小孩不能坐一个座位”。同样都是买票的人,孩子为啥就不能拥有坐着、坐全座的权利呢?但是孩子妥协了。

尽管我们讨厌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哭大叫,甚至把公共场所当自己家里一样,窜上窜下,让人头疼。

但是,不代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孩子的活泼和自信、坦然为代价。

有人又会吐槽了,孩子在公共场所闹,会被骂,不闹又会被骂,到底想让家长怎么教?

首先,父母要教孩子自信

无论做什么事情,自信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的孩子无论在人前、人后、家里、家外,都能散发自己的魅力。

自信的孩子在外面不会受人欺负,他有自己的尊严和底线,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别人欺负自己。

自信的孩子也更容易成功,因为他相信自己。

自信的孩子不会在公共场所把自己缩起来、躲起来,而是无视别人的目光,坦然的坐着做自己的事情。、

其次,要教孩子教养和礼貌

但是父母还是要教孩子“仁义礼信”,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遵守规则,自信是好事,但是没有约束的自信是可怕的。

而且遵守规则、懂得尊重他人的行为,是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孩子已经3、4岁朝上了,在公共场所还要大吼大叫,不满意就做些破坏性的行为,那真的说明是父母教育不到位。

但是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作为旁观者的社会人士,也不要对这些父母和孩子进行“道德指控”。

很常见到,在公交车上,一个还非常小的孩子,在妈妈怀里又哭又闹,妈妈已经在极力讲道理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已经动用“武力恐吓”了,旁边依旧有人指责说:别再让你家孩子吵吵了,车上这么多人,真是吵死了!

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是父母,或者将来会成为父母,父母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孩子的成长也不是吹糖人一样,一口气都啥都懂得,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也给父母一些喘息的余地。#p#分页标题#e#

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成长为一个优秀、懂事、自信、勇敢的人,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教导和付出,也需要社会人士的包容。

每个人都有在公共场所享受安静的权利,但是,看在宝妈辛苦教育、孩子还小的份上,稍微多一些体谅,会让宝妈、宝爸们非常感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