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催促,是孩子成长中可怕的“杀手”,要允许孩子“慢一点”

最近在上班路上遇到了一个十几岁左右的儿子和母亲因为出门迟到吵架的事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已经走出去100米了,还能听到儿子在后面不断地和妈妈争吵,“我一直催你,让你早点起床,你不起,怪谁啊”,“当然怪你啊,要不是你一直催,我能晚么”。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特别多,暑假期间婆婆帮忙过来照顾孩子,因为婆婆本身就是急性子,又担心北京交通,所以经常是催孩子“快点吃饭,不然该迟到了”“快点走,公交车该赶不上了”“快点练琴,一会该睡觉了”等等,几天后孩子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学琴了,老师留的作业我都没有完成。

这件事情让我突然意识到:家长的催促,或许是孩子成长中最可怕“杀手”,而允许孩子“慢一点”,可能会让他成长得更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效应叫做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被反复催促的孩子,最终的反抗心理愈发高涨。

所以请父母们“慢一点”,给孩子最好的尊重,因为优秀的孩子不是催出来的。如果真的是需要赶时间,也不一定要催促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做:

1、将“你快一点”变成“我希望”

如果宝宝下次起晚了可以这样说“妈妈希望你十分钟以后可以吃完饭,我们有三分钟的时间下楼,这样你就能按时坐上校车了。”

强迫式地表达只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从而导致孩子的消极抵抗、做事被动。而脆弱式的表达,则更容易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发孩子自觉的合作。

2、提供自主选择

在事情开始做之前,我们可以和孩子事先沟通好结果。如“你如果晚上8点之前能完成作业的话,这样你就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自由支配。而如果你是9点完成作业的话,就没有时间支配了,这样的话妈妈也会为你感到惋惜的。”

这样孩子对写作业拖沓的结果就会有清楚的认识,自然也会学会对自己的时间有所规划了。

3、坦诚地表达感受

有些家长很苦恼:一边自己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一边孩子还不配合自己,导致最后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对孩子发火。

此时,作为家长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如“妈妈今天有很重要的会议,不可以迟到,但是在我心里你上学也很重要,你现在的行为妈妈特别生气,所有只能大声的吼你了”

孩子明白了家长真实的感受,也自然就收起了自己的任性。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磨蹭的时候,不要着急,他只是在慢慢认识这个世界,千万不要让你的催促毁掉孩子。

各位父母,平时你会经常催促孩子吗?孩子有何反应?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儿经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