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硬要跟16岁儿子挤一张床,直到出事才后悔:母爱也要有底线

有人看到标题,可能会不信,怎么能有这样的妈妈呢?

可这样的妈妈还确实存在,而且她觉得这样做都是为儿子好,直到儿子出事才后悔。

事情是这样的。

王姐是小区的一个租户,为了陪独生儿子上学,一年前搬来这里。

王姐非常重视儿子的学习,因为夫妻都是初中毕业,这么多年来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同样的工作,人家文化程度高的,工资就是比她们高,所以性格强势的王姐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儿子陈康上个好的大学。

为了让儿子安心学习,她什么事都不让儿子做,初中三年儿子甚至连自己的袜子都没洗过。当然,陈康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初中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我们附近的一所重点高中,王姐夫妻都很开心,觉得离自己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陈康上高中后,王姐索性辞去了工作,还在我们这租了房子,一心一意的全职陪读。

重点高中的孩子学习好的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为了让陈康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即便离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王姐也不让儿子走路,每天骑着电动车准时接送,王姐说:“这样每天在路上可以节省10分钟,一个学期加起来也是不少的,背多少单词了?”

可即便这样,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时,陈康的成绩在全校还是下降了十几名,王姐观察发现,晚上儿子睡觉时,经常会偷偷在被窝里看电子书,这让她接受不了。于是她果断地搬到儿子房间,跟16岁的儿子挤在一张床上睡,一方面是监督儿子看手机玩游戏,另一方面是每天早上4:30准时叫醒儿子起床背书。

这让16岁的陈康难以接受,当他反对妈妈的做法时,王姐委屈地哭了:为了你,我辞去工作,为了你,我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却舍得花大钱租房和报补习班,不就是希望你能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吗?我不希望你再受一遍我和你爸吃过的苦,你控制不住看手机,那我就替你控制。

陈康无奈,只能顺从妈妈,就这样,除了在学校的时间,陈康和妈妈几乎是形影不离,哪怕是节假日上辅导班,王姐都会跟着一起去听课,本来内向的陈康越发的沉默寡言了,除了学习,从来没见他出去玩过。

直到高一期末考试前,一天中午吃过饭,陈康跟妈妈说:我实在太累了,想睡一会儿。

以前陈康吃过午饭,都是在家学习40分钟,2点之前再去学校的,当天王姐觉得儿子精神不太好,就允许他休息20分钟。20分钟过了,没见儿子出来,王姐就进屋叫,连叫几声,儿子都没回应。旁边的桌头上放了一张纸,写着:妈,我太累了,就让我好好地睡吧。同时王姐也发现了一个安眠药的空瓶,她立马意识到了什么。

由于发现的及时,陈康被救了过来,然而他的眼中却再没了生机,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呆呆的发愣,陈康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医生建议先停止上学,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王姐哭得撕心裂肺,此时的她才幡然醒悟:妈妈爱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将来比自己过得好,这本无可厚非,但再伟大的母爱也要有底线。

一:母爱也需要空间。

王姐对儿子的爱是毫无疑问的,为了儿子,她可以放弃所有。但孩子是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再爱也需要给孩子空间。

孩子完全没了自己的隐私,就连睡觉都处在妈妈的监视之中,很难想象陈康是怎么度过的。

二:父母更应该放平心态,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很多妈妈提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由得就会出现焦虑。就像陈康,本身学习已经够好了,但是妈妈的期望永远更大。比起成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以及正确的三观,更为重要。

三:学习要激发孩子的动力,而不是一味地逼迫。

孩子有目标有追求,学习才会有动力,家长的逼迫可能在孩子小时候有一定效果,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逆反的心里也会越来越强烈,合理的引导是关键,逼迫只会适得其反。#p#分页标题#e#

鹿妈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够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让“爱”变成了“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