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有啥差别?差距很明显!

科技发达了,手机已经不再是稀缺品,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低头族”行列,美食前拍拍拍,美其名曰“朋友圈先吃”;朋友聚会也变成手机的盛会。手机的存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也酿造了不少悲剧。

“女孩手机成瘾通宵玩,不甘父母管教离家出走”、“孩子与同学攀比,谎称学校收费骗爷爷奶奶拿钱”、“男孩边充电边玩手机遭电击”等事件不断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玩手机的危害如此之大,发人深省。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关系,随时需要回复领导或者客户信息,养成了看手机的习惯,碎片化的时间也被大量的手机APP占据。以前必须音箱、电视、手机、电脑才能做的事情,如今一部手机全搞定,快捷又省事。

孩子哭闹,一部手机就能让孩子安分不少;孩子不吃饭,手机打开游戏或者动画片,注意力被转移过去了,一碗饭一口一口喂着,吃饭问题也解决了,所以绝大多数的家长喜欢用手机哄孩子,而让孩子过早的依赖手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孩子“玩手机”和“不玩手机”,长大后有哪些差异?

1.视力下降

孩子尚属在身体发育期,长时间地看手机,特别是关灯摸黑或者躲在被窝里盯着手机屏幕看,姿势不正确,眼睛得不到片刻的休息,最明显的影响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2.影响学习成绩

孩子成为“手机控”,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上,课堂上时常开小差,分心,随之出现成绩的较大波动。

3.性格变化

孩子喜欢玩手机,沉迷于屏幕的世界里难以自拔,缺乏与玩伴的沟通交流,容易造成性格的孤僻,在人多的场合表现得十分的束手无措,甚至目光呆滞等。从手机里获取快乐,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一旦失去手机,会变得焦虑不安,脾气急躁。

而反观那些享受童年乐趣,玩乐高益智,积极参加户外运动的孩子,往往阳光开朗,喜欢与人接触,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在交流中获得需要的满足,得到快乐。所以孩子玩手机和不玩手机,10年后的差距堪称是天壤之别。

孩子“玩手机”与“不玩手机”,其实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家长的“作为”与“不作为”决定了孩子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限定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长,合理分配时间

当孩子学习或者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情较久时,作为奖励,家长可以允许孩子使用会儿手机,毕竟劳逸结合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应该提前和孩子说好,手机可以玩多久,十分钟,半小时还是一个小时,超过时间就不能再玩了。制定规则,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和时间观念。

2.培养孩子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手机的世界里固然有太多的精彩,但是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孩子的价值观畸形等严重问题。所以,家长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丰富的课外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减少其手机的接触频率,在学习之外有自己喜欢做的,想做的事情,比如舞蹈、画画、书法、练跆拳道、打篮球等,既怡养神情,又习得技艺。

3.家长言传身教,闲时多陪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

家长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将个人注意力全部聚焦于手机上,避免给孩子留下“爸爸妈妈喜欢玩手机”的印象。孩子是需要陪伴的,你的一言一行虽小,但都镌刻在孩子的记忆中。

有时间,尝试放下手机吧!多陪陪孩子做些触手可及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一起做家务也能享受到的亲子欢乐,何乐而不为呢?

你身边有没有沉迷手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又是如何教育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