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绑架有多神奇?每天无数的事件发生在我们周围,该如何应对?

今天来和大家讲讲“情绪绑架”,这是一个看似高深的话题却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亲子关系、伴侣关系、朋友关系中都会存在,比如“情绪界限不清”,两个闺蜜好的跟一个人一样,平时吃饭、玩耍、睡觉甚至上厕所都要一起,似乎分开之后就无法生活,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尤其是年轻时,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在别人看来,总会感到“关系过于亲密”,引起一些非分之想。

一天,周韵的母亲给她打电话,想要让周韵帮忙买点调料回家,因为周韵的公司离母亲家很近,所以隔三差五母亲就会指使她买东西,可是这天正好公司加班,于是周韵向母亲申请改天再买。母亲听后开始抱怨“你说生你这孩子有啥用?一点也不能体谅母亲的辛苦,连买个东西都不行,太让我失望了。

在很多家庭关系中,我们都会遇到威胁、施压、要求等情况,比如婆婆让儿媳妇放弃工作,安心在家带娃。男朋友要求女朋友不要穿的太暴露,让外人占了便宜。。。所有这些行为或者是有意识的,或者是无意识的,往往这种行为是披着友善的外衣,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

心理学家苏珊·佛沃在其著作《情绪勒索》中提到了“情绪勒索”的六个特征,它们分别是: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旧事重演。在每一次情绪勒索中,当事人都会受到对方的要求,这种要求就是“欲望”的一种表达,而当这种要求超过一般尺度时就会受到抵抗,随后施压人就会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对你有恩,你要报答我”,通过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来达到目的。这里甚至会使用语言、身体的一些威胁,直至受压人屈服就范,然后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故技重施,完成同样的需求目的。

他们不断地重复着贬低他人能力,引发其罪恶感,同时剥夺其安全感的方式,让你确信自己是错误的,而他们的所有行为不仅正确而且是对你有利的,你有责任来配合他们,因为这是你应该做的,只有这样,你的感觉才会好起来。

而一旦目的无法达成,则会出现各种威胁“如果你在穿这么短的裙子,我们就分手”,“如果你和他结婚,就别叫我妈”“如果你不加班的话,那你就会被开除”。。。这群人非常了解被胁迫者的心理,同时也有一定的“权威感”,让你相信一旦你不如他说的做,最后会惶恐不安,失去快乐与安全。

有一个女同事,因为工作总是做不完,所以时常加班,耽误晚上接孩子放学的时间,前不久公司来了一个男实习生,她开始向他诉说自己的不易,孩子有多么的顽皮,最后声泪俱下地要求男实习生帮他完成这份工作,使她能让孩子早点回家。

男实习生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结果自从那次开始,这位女同事隔三差五就把工作推给他,有一天,这位男实习生实在受不了了,他果断地拒绝了她,虽然这位女同事各种哭诉,最后仍然无济于事,因此学会拒绝是我们开始成长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做的是首先接纳自己,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为别人着想,“如果我不这样做她会不会不高兴”,“如果他生气了会不会分手”。。。。。。但其实我们首先要摒弃这种想法,因为这是自我价值低落的恶性循环,我们可能因此而活得不像我,更像是为了别人而活,在生活中,我们不需要成为别人,只是活出自我,这句话虽然说得简单,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因此,每一天的生活从自我接纳开始,停止批评自我,提升个人价值,抵抗那些毫无生趣的情绪绑架。

第二点就是联系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并不是没有需求的,你也会生气愤怒或高兴愉快,但是在工作生活中,因为各种“和谐因素”,我们不敢哭不敢笑,慢慢变成了“机器人”,要慢慢去体会自己的感受,让别人能够了解你的需求,也让他们渐渐接纳我们。

第三点就是尊重别人感受,虽然我们在意自己的感受,同样我们并不忽视别人的感受,这是共赢的一个基本要件,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因此要更加积极阳光,不要因为讨好而去讨好,因为别人要求而放弃自我,这其实是一种逃避。#p#分页标题#e#

太多人处于习惯性罪恶感中无法自拔,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不起别人?为什么一定要唯别人马首是瞻?为什么要让听别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贬低?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能经常回想,为什么当时不能有点原则?把所有的错误都放在自己身上?有了这种观点的朋友们,其实你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接下来就是要鼓起勇气告别情绪绑架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建立情绪界限,也就是保持你与别人的距离,这个范围是一个安全值,或者说一个围墙,在情绪上抵御那些“过分、不恰当”的情绪或要求,当我们开始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就会重新掌握住生活的节奏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