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越怕孩子有坏习惯,这坏习惯越改不掉?原因还是在父母身上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很上心,因为知道孩子最初培养人格、性格和其他各种基础能力的阶段,就在小时候的那几年父母给创造的环境中养成的。

不过,也有的父母发现,自己越教育,孩子反而越不听话。甚至到之后,孩子居然成为了自己最不想让孩子成为的人。

前几天,朋友跟我抱怨,说:自己家的孩子不会说话,见到长辈、老师不知道问好,见到同学、同龄人也不开口说话。我自己就是那种不会说话的人,就怕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每次都教育他见到人就打招呼,还给他报了一个学演讲的班,结果还是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已经很在意这个“缺点”,就害怕自己的孩子会有这个“缺点”,结果孩子偏偏就变成了这样!

这其实还是跟父母的教育有关:

1、父母“言传身教”效果大于语言效果

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有这个缺点,主要是自己身上有这个问题,自己也是深受其害。

比如说“内向”、“情绪不稳定”、“自卑”等现象。

父母会跟孩子说这个问题,会让孩子自然大方一点。

但是父母在待人处事的时候,却没办法做到“自然大方”。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孩子模仿的能力,可是要比“听话”能力强很多倍啊!况且还是这种“每天教育”。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成长的时候,自己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也就是说,父母要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2、父母语言强化“缺点”

还有一种呢,就是孩子犯错了,父母在语言上会强化孩子的缺点。

比如说,孩子忘了带钥匙,有的父母就会说自己的孩子忘性大、有前手没后手,你这孩子啥事儿都做不好。

为啥忘了带钥匙,父母会上升到精神层面呢?不知道,可能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一次性记住教训。但是这样做有效果吗?

在NLP思维逻辑层次中环境、行为、能力属于低三层,信念/价值观、身份、精神是高三层。

在孩子的低三层出错的时候,父母不能越层批评,否则会给孩子一个高三层上的错误暗示,让孩子在不易改变的高三层对自己下一个不好的定义。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就事论事,不要“上升高度”,以免对孩子产生不好的暗示。

还有就是,不要总是重复提醒孩子曾经的错误,或者把孩子做错事的行为挂在墙上之类的。这也是强化孩子“坏行为”的一种行为。

3、父母自己不懂,但强迫孩子做

还有一些父母,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世世代代就这么传承下来的,所以自己的孩子就要做。或者,周围别人都在做,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要做。

比如说兴趣班,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是因为周围的孩子都在上这个兴趣班。

至于为什么让孩子上这个兴趣班,父母也说不上来。

所以孩子提出不想去的时候,父母无法用道理解释给孩子听,只能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坚持去上补习班。

还有就是学习,父母总说将来竞争力大、怕孩子吃苦所以要好好学习。

其实呢?孩子不知道啥叫竞争力大,啥叫吃苦,只知道父母在强迫自己。越是被强迫,内心越是要反抗,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好的精神!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有的好行为,在这种“不讲理”的强迫下,孩子反而在坏行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通过孩子的需求,给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那么做。

不要一棍子把孩子敲晕。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尤其是怕孩子“走歪路”、“走自己的老路”时,难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但是越焦虑,越无法用正确、合理、中立的态度教育孩子。#p#分页标题#e#

父母应该放松心态,对孩子的缺点,指正但不唠叨,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改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