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孩子变“笨”,这几招不可再用

在很多父母眼中,打骂孩子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在他们看来,这不是惩罚,而是敦促孩子进步的教育方式,与糖衣炮弹比起来,家长更习惯以虎妈狼爸的形象树立威信,而非温柔相待。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这三点

效果好,立竿见影:

无论是从体力上,还是从心理依赖性上来讲,小孩子还不具备反抗家长打骂的能力,特别是对小孩儿来说,只能对父母的打骂逆来顺受。从行动上来看,他们多半会立刻屈从于强势的父母,而迅速地改掉自身毛病。导致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我家孩子不打就不行”。

不费脑,简单直接:

面对状况百出的孩子,家长可能也试图尝试过其他方法来解决,但往往费时费力还没有明显的效果。既然“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传承了千年,已经成了育儿利器,那何妨拿来一用呢?打是亲,骂是爱,要眼下的成果而不计后果。

没耐心,粗暴对待:

父母对孩子教育最大的偏差之一,就是容不得“延时”,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很多家长都没有这个耐心,提高嗓门或者动动手就能震慑住孩子,打骂成常态。

长期打骂式教育对孩子会有哪些严重影响

影响儿童身体健康:

2012年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的一项包含66798位女性的研究文章发现,童年期中度的体罚提高成年后心血管病发病率1.02倍,重度的提高至1.46倍。

阻碍儿童智力发育:

美国《世界日报》曾发表过一项针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的研究。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差距高达28分。以此标本,可见儿童年龄越大,父母对孩子打骂教育的恶劣影响越大。

危害儿童心理健康:

近些年来也逐渐引起了家长的注意。比如打骂孩子会降低孩子的安全感,影响其人格健康发展,易造成儿童脆弱、自卑、敏感、多疑的性格。

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爸妈是不爱我的,常常自我否定,长大后也缺乏自信,做事情畏首畏尾,对结果特别看重,又缺乏承担结果的勇气,要么半途而废,要么不敢承担领导责任,成为服从型人格。

在一些父母眼中,打骂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焉知在孩子心中,这不是一种泄愤的工具呢?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会厌恶甚至憎恨父母的这种行为,将父母和自己变成敌对的双方,只要父母要求的,不管对错,孩子都反对,最后就形成了叛逆心理。

再有就是家长的“暴力行为”,无形中养成了孩子的暴力倾向。在长期暴力影响下,孩子误以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也是他面对世界的强大准则,谁拳头硬谁就说的算,而忽视了错误本身。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在为人处事和婚姻生活中,暴力倾向都比那些在平和宁静家庭成长的孩子要大很多。一些因不服从父母打骂管教而弑亲的新闻,也是这么造成的。

面对熊孩子,不少家长大打出手,并讽刺那些不主张体罚的人为白莲花圣母。其实,那些打骂孩子的父母,也并不是不爱孩子,他们只是不懂更好的教育。倾听、替代、给予正确疏导,学会引导式、鼓励式教育,只要有耐心,有决心,有太多方式能替代棍棒教育。须知,让孩子首先接纳父母的方式,才能接纳父母的教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