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如何影响父母育儿的方式

导读:对于现在有孩子的家,这子女的教育方面的事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说对于子女教育上面的投入精力和时间、金钱的程度相对于过去都要高。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学龄前阶段会上些课外的辅导班,或者是类似的兴趣班,也会有蛮多的家长会更倾向于多方面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其实,这些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以说在家庭总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孩子又能接受的同时去尝试多方面发展也是开辟孩子认知、眼界的渠道。

那么,对于中国家庭来说,收入不平等水平如何影响父母育儿的方式。或许会在有的家庭中去想过,或者讨论过这个问题吧?至于家庭的教育方式选择更多是各个家庭的自主选择为主,其实这些也会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现在,咱们就来一起聊聊关于孩子育儿方式的话题吧。

01、收入不平等水平更倾向于孩子刻苦努力

也许身为父母的朋友们会感受到,现在的“鸡娃”现象是蛮“盛行”的,也会受到蛮多的家庭认可,这些家庭里面自然会有来自中低收入家庭,他们更为渴望子女是通过勤奋好学、刻苦努力来赢得将来的升学、就业、更好生活的机会。

当然,也会存在为数不少的中产阶级的家庭,也为此出现了中产阶级家庭的育儿焦虑,很希望子女能够再接再厉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在育儿方式上所存在的情况,本身也和社会的总体收入不平等水平有关。如果贫富差异化越明显,就会有更多的家庭更希望子女是通过刻苦努力地学习,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拓展兴趣爱好,在文化知识层面去提高来获得将来更为优质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直接收入水平是会影响到父母对于子女教育上面的投入和关注方向的不同侧重。这也不难看出,在我们国内,更多的家庭都很热衷于给孩子补课、报班等一系列的育儿做法了。

02、适当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不同做法

所说育儿方式的不同有很大程度是由家庭收入来判别的,也曾看到过,在美国家庭里面,大多是中产阶级的家庭才会考虑让孩子去从事和文史类有关的学科学习,也会成为极少数的贫困家庭的选择了。

这是在贫富差异较大的西方美国也会存在的育儿方式的迥异。可是,不见得在所有西方都是同样的情况。例如在德国,我们所熟知的德国是机械制造类强国,也会出现了蛮多的诺贝尔奖的得主,另外还有德国非常重视阅读和思考,并不会在补课、课业辅导成为主流,或者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学习课表把日常排得满满的。也许会在假期时让孩子去到南美洲、非洲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像芬兰国家也并没有强烈地倡导孩子们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业学习上,相对来说,孩子们自由玩耍、体验大自然的机会会蛮多的,当然也和国家的总体收入水平不那么悬殊有关。更为有意思的是看似不那么热衷学习课本知识的孩子,却有着自己的很多见解,很向往创造性的事情、工作(如作家)。

重点提示:育儿方式的选择一直是很多家庭非常关心的话题,确实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只有用心地好好栽培他们。也希望孩子们会越来越好。

今日话题:您会如何选择育儿方式呢?欢迎留言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