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那是你没明白4件事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和孩子讲道理为什么总是不管用?下面几点你一定要抓紧看:

1、你越是讲道理,孩子显得越被动

不少家长,包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

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这种让被动接受的方式,往往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和不快乐,“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2、教育方式有很多,但要注意可接受性

家长讲道理固然是为孩子好,但也要注意可接受性,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每个人都不喜欢''赤裸裸''的教育形式。

根据不同气质的孩子,教育方式也不同。养孩子要扬长避短,越自然越好。

生活中,给孩子讲道理需适度,不如通过给孩子讲一些有寓意的小故事、角色互换、情景再现等巧妙的方式来启发孩子,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这句话,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了适合他的教育方式。

是的,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是适合孩子的。否则,教育就会像扯住一根绳子往两头拉,我们越是用力,就越适得其反。

3、道理不是靠听,给孩子亲身体验的机会

年少时长辈总是会给自己讲各种人生道理,最多也只是口头应允,内心实则毫无波澜,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些事情,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滋味。

只有当自己不断成长,经过亲身实践,才会在某些时刻回过头来感叹:“啊,原来当年父亲说的那些话确实没错。”或者用自己的例子推翻了当年被灌输的那些大道理,充满了成就感。

这也就启发我们,想让孩子明白道理,不要总想着把道理告诉给他,最重要的是让他有机会从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当孩子尝到行为后果时,自然而然会有所反思,从而调整和约束自己。这种通过自身尝试、收到反馈、获得经验的过程,教育效果往往更加显著。

4、再多的大道理,也比不上父母以身作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给孩子讲道理,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带着孩子去看见,去感受道理,力量远比讲道理大得多。而其中,父母的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则是最好的方式。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便是如此。他教育孩子时,很少苦口婆心地说要怎么做,而是把要教给孩子的道理,用行动的方式告诉他们。

孩子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决定着他的成长,而不是家长讲的那些道理。

在教育这件事上,教条不重要,父母身体力行体现出来的教养才重要。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教育的道和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