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女儿有3大禁忌!做家有女儿的都应该知道

比起千依百顺,父母更应该引导女孩独立思考,带女孩见识更开阔的世界,用爱和理解,来养出女孩富足的人格。

一、忌只给女儿买女孩的玩具

BBC有一项测试《性别偏见很可能抹杀孩子天性》。

实验人员将女宝宝和男宝宝互换衣服和名字,请志愿者陪他们玩。

结果显示,志愿者根据他们看到的性别,潜意识地为宝宝们选择了“适合”他们性别的玩具。

比如:被打扮成男孩的“玛尔妮”,得到的是机器人、玩具车和益智游戏。而被打扮成女孩的“爱德华”,被引导玩耍的是哄洋娃娃睡觉的游戏。

得知真相的一刻,志愿者们非常震惊。他们坦言:

一直以为自己思想开放,其实还是有性别上的刻板印象。 下次我陪孩子的时候,会公平公正对待他们,给每个孩子一个做自己的机会。

千万别小瞧女孩的玩具,父母给女孩提供的玩具,影响着女孩的选择,蕴藏着女孩的未来。

女孩的样子,本应是丰富而多元的存在。

比起只给女儿提供“适合女孩”的玩具,父母不妨给女孩提供她自己选择的玩具,引导女孩拓宽思维,勇于探索。

二、忌只向女孩表达感受而忽略事实

有研究发现,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男孩和女孩说话的重点和谈论的内容完全不同,而这些不同,则影响着孩子们的自我认知。

比如,同样是兔子,

对男孩会说:“那里有三只兔子”,强调数字和理性感受。 对女孩会说:“兔子多可爱啊”,强调直觉和情感体验。

寒假期间,表姐为一双儿女的特长培训班而忙碌着,给儿子选择了围棋和编程,给女儿选择了绘画和舞蹈。她给出的理由是:“女孩理工思维弱于男孩。”

然而,女孩的理工思维真的弱于男性吗?

美国第一位女宇航员萨利·赖德用她的经历否定了这个说法。她说自己非常感激父母从小鼓励她勇敢探索,培养她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才有了她日后的突破与成就。

毕淑敏说: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父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行为方式,会以一种近乎魔法的力量,种植在我们心灵最隐秘的地方,生根发芽。

父母的暗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强的影响力。

如果想要女孩全面发展,比起只和女孩谈论感受,不妨多跟她谈谈数字和空间,多鼓励她在搭建乐高积木时的出色表现。

三、忌千依百顺令女孩恃宠而骄

父母总是觉得“女孩要富养”,需要被保护,绝不能受半点委屈。

《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对孩子的疼爱,就到了溺爱的地步:

带孩子到菜市场,孩子一接触到菜,她就以“不干净”为由制止孩子。 女儿上学时哭闹,她心疼得一度崩溃,甚至想去幼儿园照顾女儿……

即使孩子的要求多么不合理,只要一哭,马雅舒立马妥协。她坦言:“在孩子眼中,我应该是个很好退让的妈妈。”

然而,在这样的教育下,三岁的米娅不能独立吃饭和上厕所,连裤子都不会提。

反观《爸爸去哪儿》中的夏克立,他对女儿夏天的教育是有原则的爱:

夏天犯错后,他让女儿罚站以反思自己的错误。 夏天不喜欢做运动和吃水果,他陪女儿做运动,耐心告诉她水果的好处。

夏克立说:“不能因为女儿哭,就迁就她,否则很容易养出公主病。”

深以为然。

真正富养女儿,是精神上的富养。

下一次,当女儿奔向你的时候,请记得给“粉色属性”的她满满的爱,鼓励她自我选择、自我突破、自我负责,当她精神被富养,就有创造幸福的能量。

只有用爱来滋养女孩的内心,他们才能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逆风翻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