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青春,叛逆少年,成长与家庭该不该给孩子笑脸?

玩滑板的会是一些什么人?这个问题可以类比于玩跑酷的会是一些什么人?玩音乐的会是一些什么人等等。我们发出这些疑问的时候,恰恰就是我们自己已经将这些人划开了。我们究竟是一些什么人?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你是异类,你在正常人眼里是异类,你在异类眼里是正常人(异类)。

以上,或许就是我们对于青春期最好的定位,也或者是大家对于叛逆这个词语的回答吧。那些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可能主观上不会认为其有合理性。因此,总是会用一种怀疑的态度去否定一切。这或许就是很多大人对于青春期的自己的孩子的定位。我的天,你在做什么?这些都是什么啊!

我没在做什么,我在玩滑板。玩滑板的很多都是少年,但是少年却不一定玩滑板。

大人们总是苦恼于孩子们的青春期究竟该如何度过。因为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青春期的敏感并不亚于拆弹部队在千钧一发之际,面临选择剪红线,还是剪断白线的两难。一方面,家长们不想要孩子们有一个低沉的时间段,另一方面,家长们却也容忍不了一个不听从自己号令的孩子出现。平等永远都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话题,很多时候的家长们总是不愿意耐心的听一听自己孩子究竟想要什么,或者说他们对于现在的认识究竟是什么。

因为没有耐心去做很多本该自己做的事情,所有的家长似乎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暴力实际上却不是那么的具有说服力。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想着可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用一劳永逸的方式来解决孩子们的所有问题。当然,暴力是一种方式,一种善意的引导方式。大多数人会通过这个方式来记住某一个非常值得铭记的问题。但是沟通却也必不可少,否则,那些非常优秀的人们,就应该是暴力世家了。既然暴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却极端迷信暴力,所以问题产生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讲的就是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滑板少年》是一部讲述了三个不同肤色小孩在青春期的经历的一部电影。他是一部纪录片,而且在很多电影节上多次得到认同。片中的小孩,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他们用自己真诚的镜头记录下了自己在青春期发生的点点滴滴。当然,这些故事都与滑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因为滑板结缘,同时也因为这部纪录片,得以和曾经的自己释怀。

本片中的这几个孩子除了共同的爱好是滑板以外,他们都有着不幸的童年时代。家庭暴力则是主要生活元素。白人小孩因为自己的父母喋喋不休的争吵,最终他决定在自己的青春期离家出走,后来逐渐的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美满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积累,后来也变得不是很美满。曾经的被施暴对象,因为母爱的缺失而变得异常暴力。

他从一个被施暴者变成了施暴者,这不得不说跟自己之前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成长期间的孩子因为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折磨,而对于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即使是结局很美好,但是这一切本不该发生的。

华裔小孩,也就是本片的导演刘冰因为遭受继父的家暴,而变得不爱说话。对于母亲也颇有微词。即使是最后得到了圆满的结果,但是同样的,这种经历给予他一生的性格烙印是抹不掉的。

黑人小孩在父亲离世之后,自己的情感得到了释怀。但是她的这种释怀是少数的,多数人最终养成了一种懦弱的个性,总是期待着别人可以拯救自己。但是从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挺身反抗。他对于白人小孩的认知,是因为自己被别的孩子欺负的时候,这个小孩救了自己,成为了自己的英雄。于是他励志成为那样的人。

这个梦虽然美好,但是却没有营养。对于一个坚强的人来说,对于别人的崇拜远不如对于自己的清楚认识。别人的拯救永远都是被动的,只有自己走出来,自己直面一切,结局才会有所不同。#p#分页标题#e#

这几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是本片所着重要阐述的,没有什么比起家庭对于一个孩子影响至深的了。本片同时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暴力所能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暴力所带来的问题多。对于孩子的成长,除了悉心呵护以及主动沟通之外,我们要做的还是要有认同。自己所不理解的行径,我们可以试着去接触,去认知。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一个合格家长所具有的属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