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陪伴”许孩子更好未来

海峡导报《新学堂》专栏“玲听教育”,希望集百家教育之智慧,沉淀一些思想,分享一些心得,与广大家长共同探方寻策,形成教育合力,用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家教规律和方法来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

“爸爸妈妈,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孩子一句简单直白的呼唤,引发了无数父母的感慨,甚至心痛,于是很多父母想尽办法去填补这项空白和缺席。然而,“陪伴”和“陪同”有着本质的区别,湖里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杨单女说,父母能够做到“有效陪伴”才是真的陪伴,这也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有效陪读,助养学习好习惯

什么是“有效陪伴”?首要条件就是父母要保证基本陪伴时间,而不能把孩子“扔”给家里老人。杨老师表示,这一点,很多父母已经做到,但有效陪伴的第二层含义,做到“全心全意,亲情融入”,就是许多父母忽视的地方了,比如就陪读这件事情。

“首先,要养成孩子抄作业的习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其次,要养成孩子完成作业的完整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第三,陪伴作业不是盯着孩子做作业,而是引导孩子做作业。”杨老师表示,要向孩子明确学习是孩子的本分,学会“抄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最基本的。

在孩子做作业过程中,要养成“完整性”的好习惯。“有些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马上问父母。一门课程作业做下来,问了十几二十遍,不仅拖延了完成作业的时间,也破坏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杨老师说,这样的孩子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求救”,而不是“思考”。

杨老师建议家长多些耐心引导,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开门还是关门写作业,这也藏着“大学问”。杨老师说,她儿子从小就是开门做作业,如今养成非常好的专注力,学习时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一两天培养,要让孩子学会慢慢克服干扰因素,慢慢就养成习惯了。”

有效阅读,不妨多做些交流

身为语文教师,杨老师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被评为福建省爱阅读之家。对于有效阅读,杨老师建议:一是帮助孩子选择好书;二是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最好能一起阅读,阅读完成之后多交流和分享;三是要大量阅读后加上积累,不断培养语感和提升文字理解力。

并非开卷都有益。杨老师强调,目前不少儿童文学书籍良莠不齐,孩子的读物家长一定要先过目。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课外阅读可以从绘本提升到简单的图文结合的读物,满足孩子阅读的刺激感和愿望感。读本不需要太厚,最好能够一个星期读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阅读完成之后,杨老师建议多和孩子分享交流,让孩子对整本书有个整体回顾和获得感。此外,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着抄写:可以边读边画,也可以慢慢在书上批注,还可以边品味边抄写,这样才能使摘抄积累成为孩子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使孩子主动阅读和积累。“毕竟孩子如果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句式、篇段和题材,下笔时就能融会贯通、妙笔生花。”杨老师说,毕竟语感是依靠长期,并且大量的输入输出获得的。

导报记者 李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