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不是孩子“犯熊”的借口,守护孩子好奇心,你真的做对了?

现在的家长们都知道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吧?不否认,好奇心可以触发一个人的求知欲,求知欲往小了说可以增进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往大了说可以激发孩子去探索未知事物,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当然是赞同保留孩子好奇心的。

可是,我发现,好奇心这个词,现在更多的时候就跟“他还是个孩子”一样,都成为了孩子犯“熊”的借口。

看过太多案例,让我觉得孩子的好奇心甚至有些可怕。

因为好奇,乐高展览上,熊孩子将别人花费几个月才拼出来的乐高模型整的细碎。

因为好奇,孩子打开了妈妈的口红,发现可以涂鸦,于是……它们变成了价值一两百、两三百的“画笔”。

因为好奇,男孩往下水道里扔鞭炮,炸飞了自己还还毁了3辆奥迪。

因为好奇,4年级小学生猛推怀孕四个月的孕妇,只为看看会不会像电视上的孕妇那样摔倒了流产。

……

这一切的好奇,不止让孩子付出代价,还让别人受到牵连。而他们的爸爸妈妈做了什么?

玻璃艺术品《天使在等待》变成了“折翼天使”

之前看过一个关于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品《折》的故事,也是真实事件,这幅展品起初叫做《天使在等待》,是国内首位获得英国玻璃艺术博士学位的艺术家薛吕制作的,是一双制作工艺及其复杂的玻璃翅膀,制作的初衷是为了纪念女儿的出生。

展品周围专门设置了护栏,可是有两个孩子进入护栏后,用力地摇晃拉扯作品,随后作品撞击墙面后,破裂折翼了。而他们的妈妈就站在一旁,没有阻止不说,还淡定地拿着手机拍摄。

事件发生后,博物馆方与作者薛吕探讨解决方案后,决定不再对作品进行修复,而是保留原样,并且在作品旁配备了一台显示器,上面播放着作品被损害时的监控视频,并将作品名改为《折》。

这个“折”字让人觉得心凉,应该也没有什么语言,比这个折字更能表达作者的心情了。

我相信,孩子确实是好奇,好奇这对翅膀是不是拥有和鸟类翅膀一样的触感,好奇它为什么这么好看,但是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这种好奇,难道不该制止吗?

所以有很多家长质疑,一面告诉我们守护孩子好奇心,一面又让我们制止孩子的这种“探索世界”的破坏行为,不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相比较于守护好奇心,有些家长更缺乏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孩子安全教育做得也不到位。

都知道,孩子小时候喜欢拆玩具,我家福林也一样,他两岁的时候,拿着一辆玩具小汽车,然后把车门打开后,一直往自己头上怼,他说他想做进去,怼不进去还急得直哭,要知道,那小车才跟我们成年人的巴掌一样大了,看得我只想笑。

后来告诉他:“小车太小了,不是给你坐的,要是想坐车车,咱家的大车才适合你呀!”

他想了想,停止了动作,就让小车在地上跑,后来他突然捡起来小车就开始用手掰车轮子,试图把小车拆掉。我知道这是他在好奇,没有制止,因为他可能正在好奇为什么这个小车会跑。

有的家长可能看到了,就会大声地训斥,这容易把孩子刚刚萌生的好奇心给“谋杀”了。但是如果你不管,孩子下一秒就拆的细碎。

面对孩子拆玩具,容许拆,拆了之后他可能拼不回去,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帮宝宝拼一下,拼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讲原理,解答一下疑惑,问问他好奇什么,想知道什么,并引导他开口问。

这种拆卸行为是允许的。因为是自己的东西,可以拆,但与此同时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坚决不能拆!否则吃几次亏就长记性了。

爸爸妈妈应该去辨别,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做,这就是帮孩子辨别是非,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心里就有了标准,形成了规矩。

而这个规矩,就是孩子有没有教养的体现!#p#分页标题#e#

孩子好奇应该被允许,但因为好奇而“手欠”是不被允许的。这可能让孩子为此搭上自己的性命,甚至他人的性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