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一次课外活动,何必用成人世界的复杂去揣测孩子世界的简单

图片源自网络

儿子周末回来很兴奋的给我说:“妈妈,我们学校下周要举办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

“对啊,对啊,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书拿到学校,卖给五年级的哥哥姐姐们。”

“蛮好的创意啊!”

“我们已经分过组了。每组有6个同学,我是组长!”

“分工合作,太好了!”

儿子在家里开始为自己的小摊位“统筹规划”。

“我需要做一个大大的牌子、还需要印刷一些传单、还需要把摊位做的五颜六色吸引人的注意力,还要设计一些打折优惠活动呢……”

一番碎碎念之后,听起来还是不错的主意呢!

图片源自网络

昨天,他自己费尽心力,尝试在WORD里制作了一篇简单文档,作为传单的内容。

什么“大酬宾”“打折”“抽奖”……各种活动扑面而来,整个“2元店大卖场”小老板的廉价风满满当当。

我想了想,对于他设计的风格不置与否,只是针对他所设计的活动给他一点点提示。

“我看你推出的活动,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爷爷卖巧克力,他推出的活动是:2块钱可以买一颗巧克力,3块钱买两颗巧克力。有人说5块钱买三颗,他没有卖。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

儿子想了想,再看看自己的活动,恍然大悟。

其实有时候给孩子建议,不见得直接告诉他这样做对或者不对,给他们一点点的引导,然后让他们自己去领悟,也许他们更容易或乐于接受呢!

图片源自网络

今天在家长群里,有家长忽然问到这个活动。随后几个家长在群里开始说起一些细节,认为孩子应该怎样、怎样……她们甚为积极投入,似乎想要把各种可能提前帮孩子化解为无形。

我不由开始问儿子:你们组里6个同学共同卖书,书从哪里来?

儿子说是各自准备各自的。

我又问,那印刷传单、做店铺装饰的资金哪里来?

儿子说大家分工好,各自准备就好。

我再问,那卖出的书钱,怎么收呢?

儿子说谁的书谁收钱。

我当时直觉这样是不符合商业规则的,或者不符合“合伙人法则”的。

毕竟大家合伙来卖书,就相当于合伙做生意,那么从前期的资金储备、到中间的各司其职,然后再到利润分成,不是应该有很明显的职责划分吗?

合伙人之间,前期制度越是明晰,后期矛盾就会越少。

然后我就尝试给儿子开始导入这些规则,并且建议他们应该怎样怎样做。

图片源自网络

很快我就发现儿子完全没有理解我的说法,或者对我的建议丝毫不感兴趣。

他辩解说:我能够多为小组做些事情,为什么不做呢?家里有复印件,多印一些传单没关系;你的书卖了就是你的钱,我的卖了就是我的钱,简单明了,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规则呢?

忽然我觉得我的考虑的确多余了。

我用成人世界的法则去参与孩子世界的情感;用成人世界的复杂去干涉孩子世界的简单。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

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什么不好呢?

他们同学之间的情谊,本就如同手足情深,何必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他们每个人都乐意付出、积极参与的活动?

何况说,他们在相互参与、投入活动的过程中,自然会有自己的得失、也会有自己的收获。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得失成败中寻找到的经验、教训,才是真正能够让孩子们自己“走心”的东西,能够让他们有所悟的东西,从能够真正陪伴他们一生!

所以,作为家长,真的没有必要在一场孩子的活动中,过于指手画脚的企图参与其中。

放开手脚、给孩子一个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锻炼中真正成长起来,比什么都重要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