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挨父亲打后报警,称:每次都打我,我肯定是捡来的

近日,福建石狮一名父亲参加了11岁儿子的家长会,老师告诉他,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佳,成绩也不好。父亲气到回家把娃打了一顿,儿子挨打后立马报警了。

见到警察后,男孩立即上前表示,自己不是个坏孩子,是学雷锋积极分子,自己也不是爸爸亲生的,而是是捡来的,每次都挨打。随后男孩把校服裤管卷起来给民警看,腿上确实有青一块紫一块的淤青。

民警调查后发现,这位父亲经常在儿子不听话时骗他说他是捡来的。再加上小男孩时常被爸爸揍,久而久之就真的相信自己是父亲捡来的了。

随后民警对男孩及其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父亲教育孩子时要讲究方式,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否则他的心理和身体都会承受不住的。

民警说得确实有道理,除了不能打孩子外,也不应该骗他自己不是亲生的,会给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感,尤其还伴随着父亲的殴打行为,会让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也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亲密关系模式。比起身体上的伤痛,心灵上的伤口恐怕更难愈合。孩子成绩不好时千万不要用殴打的手段来解决,家长对孩子使用的所有暴力终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某种形式反弹。与其动手,不如参考一下几条建议:

1、耐心沟通,多用“是不是”。

不要认为熊孩子就不需要沟通,犯错误很多时候也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比如孩子不知道不可以这么做,或者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或者他犯错误是有原因的,哪怕这个原因很可笑,也不应该被父母直接忽略,只有沟通才有了解,只有了解才有接纳,然后才会有心平气和地改正,而不是因为畏惧爸妈的拳头才压抑自己的冲动。

另外,有时多问“是不是”会比“为什么”更好,你问孩子“你为什么考这么差”,他可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想个简单直接但并不一定是事实的答案告诉你,这是因为回答“为什么”时多半需要动用到大脑前额叶,而小朋友的前额叶发育得没有那么成熟,他很难短时间内快速给你一个答案,尤其当他心情不好不想动脑的时候。不妨多问“是不是”,比如“是不是老师讲得课听不懂”“是不是老师讲得内容记不住”,把问题范围缩小,可以提高沟通效率。

2、用规则代替情绪。

家长情绪失控对孩子来说绝对是噩梦。上文中的父亲也有这一特点:喜欢用情绪代替规则。在犯错误前缺乏规则管制,在犯错误后又靠情绪发泄来管教,一来无法让孩子信服,二来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简直是恶性循环。最好的做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让情绪服从于规则。在孩子犯错误前就得到约束,即使还是犯了错,至少可以凭借规则来管教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