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感很敏感,父母不当的言论行为,都是破坏安全感的元凶

都说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陪伴,有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安全感缺失,这很容易理解。可有些孩子的父母全天候陪在身边,却依然缺乏“安全感”……

其实,父母的陪伴只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基础。父母陪伴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和做法,才是决定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关键,带娃过程中每个不经意的动作,每一句口头禅,都可能成为破坏孩子“安全感”的炸弹!

两位宝妈的故事,反映出了孩子缺乏安全感的现状,很现实!

故事一:孩子特别吵闹,小丽制止过了孩子,可孩子依旧不依不饶,继续闹着。小丽实在忍不下去,就说了一句“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谁知孩子竟然当真了,当场大哭起来,害得小丽安慰了好久。

故事二:文文想培养孩子自己睡觉,却被孩子拒绝了。文文灵机一动,表面上答应了孩子继续陪睡,背地里却趁着孩子睡着,跑到隔壁房间睡觉,留下孩子单独一人。孩子半夜醒来,见到妈妈不在,哭着说“妈妈骗人”,从此坚决要跟文文一起睡觉。

上述两个故事都是宝妈带娃的“常规套路”,用了“恐吓”、说谎的方式来“套路”孩子。虽然宝妈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家长“口头禅”和“善意的谎言”,可能真的会认为家长不要自己,从而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很敏感,父母不当的言论行为,都是破坏安全感的元凶

1、不要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当孩子调皮,宝妈又制止无效的时候,这句话往往会成为宝妈的“杀手锏”。只要宝妈撂下这句话,转身走开,孩子立马回头找你,甚至还会被吓哭,真的屡试不爽。这就反映了妈妈在孩子心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妈妈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安全感”。妈妈说要抛弃孩子,孩子就会怕,就会哭,这就是失去“安全感”的表现。

因此,宝妈不要再认为孩子是因为听懂了你的玩笑才停止哭闹,其实是因为你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

2、不要频繁换人带孩子

《一年级》中“小马哥”这一人物让人印象深刻,他很有攻击性,蛮横霸道,盛气凌人。同时,他也害怕同学袭击他,表现出缺乏安全感的样子。究其原因,是小马哥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妈妈没办法陪他,只能请保姆。在他小的时候,一年内居然换了6个保姆,熟悉后又要分别,往复不止,完完全全破坏了小马哥的“安全感”。

因此,宝妈即便没有办法带孩子,人选确定后就不要轻易更改,频繁变更真的很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3、能走读就别寄宿

家长普遍认为,寄宿可以让孩子独立,让孩子更快长大,于是给孩子上寄宿制小学。可殊不知,寄宿意味着与家庭分离,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孩子还小,他还要去接触、适应陌生的一切,这安全感又从何而来?

因此,有能力带孩子的家长尽量选择让孩子走读,孩子太小真的不适合寄宿,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却让孩子失去了安全感,真是得不偿失!

原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安全感这么容易缺失!宝妈们可真的要留心了,孩子的安全感“套路”不出来,只有陪伴才是硬道理!这几个禁区千万不要再触碰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