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会爬就会走VS先会爬后会走,这几个差别,长大一目了然

俗话说,“一举头、二抬胸、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周岁会走。”从中可看出,宝宝大运动的发育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可言的,大人们认为,孩子不爬就走说明他们发育好,将来智商高,而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却未必是这样。

一、先爬后走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好

儿科专家认为,人一生应该爬行800小时,最少也要保证500小时的爬行,且绝大部分的爬行时间发生于1岁之前——正常情况下,宝宝是从出生后的第7、8月开始爬行(部分可能更早),到第9、10个月左右开始学习站立,如果在这期间每天能够坚持爬行3~4小时,差不多就可以达到500小时的爬行时间。

而宝宝在反复练习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全身的肌肉及器官会一起进行协调配合,他们的左右脑之间的神经组织的联系会变得更加紧密。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大宝宝的视野和接触范围,刺激其大脑发育和前庭系统的平衡。

此外,爬行是通过左右肢相互交替配合运动的,这个动作会通过脑桥(脑干部的一部分,位于延髓和中脑之间)交叉,使得孩子的大脑处于运转状态,且让小脑的平衡力有一个很好的锻炼,加上爬行对手眼脚的协调以及粗细运动技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将对孩子将来的书写、阅读方面都有帮助。

而不爬就直接走的孩子,由于缺少这一环节的训练,大小脑得到锻炼的机会也会相对而言少一些。

二、先爬后走的孩子,骨骼发育更好

宝宝爬行过程中,需要调动全身的肌肉,尤其是胸、腰、腹、背以及四肢的肌肉,依靠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这种锻炼,能够让孩子的肌肉和骨骼得到锻炼,将来身体更加强壮,且肌肉的力量以及四肢的配合度、协调性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将来的精细动作发育也会来得更快更容易。

除此之外,宝宝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因某些功能不协调而出现“感觉综合失调”,具体表现为:平衡能力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手脚笨拙等,有相关调查显示,爬行能够有效预防感觉综合失调。

而不爬就直接走的孩子,将来的四肢的力量可能不足,还可能因为长期的站立,腿部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的重量,从而造成腿部发育畸形,出现X型腿或者O型腿。

三、先爬后走的孩子,认知水平更好

孩子在爬行过程中,四肢匍匐在地,与地面有一个直接的身体接触,能够使其切实感知周遭的环境,帮助加深对空间方面的概念以及距离感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作用。等到孩子对爬行更加熟悉以后,家长不妨试着在他们前行的道路上稍微设置几个“路障”,然后引导其躲避前方的障碍。

这种训练能够帮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在思维以及记忆方面的能力也能起到一个训练的作用。

而不爬就走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应激反应可能相对会弱一点,认知水平发育的速度会慢一些。(lyj)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