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摔跤隐含的信号你清楚吗

亲爱的家长们,是不是一不留神,

萌娃就自己走远啦?

再一不留神,“噗咚——”

萌娃摔跤了

这其中隐含着哪些信号

你清楚吗?

宝宝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是不是发育太晚啊? 走路时会出现同手同脚的情况; 很长时间都学不会用筷子; 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还有的宝宝从开始走路就踮脚 这都是什么疾病吗? 宝宝走路老摔跤,是缺钙吗? ……

现在的小孩子各方面能力发育都比较快,有些儿童八九个月就已经学会走路,普遍都是1岁-1岁半期间可以熟悉掌握走路要领。可有些家长发现,孩子虽然会走路了,甚至到了学龄前阶段,却经常还会容易摔倒,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真是不小心吗?

宝宝从出生翻身都不会到慢慢能开始站立、走路,这都意味着小宝宝的成长又有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可是这之间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摔倒就是众多原因中最经常出现的状况。今天为大家讲讲宝宝走路的那些事儿。

影响宝宝走路的因素

1、缺乏钙元素

如果孩子前期学走路的时候没有跌倒的现象,后期才出现的,可能是缺钙。

孩子生长发育快,如果不补充钙或者维生素D,可能会造成缺钙,进而让孩子走路不平稳,跌跌撞撞的。

2.身体的肌肉紧实度和力量。

从宝宝刚出生后开始,宝宝的肌肉紧实度会随着按摩、被动操、俯趴、爬行等运动而逐渐发展,而良好的肌肉紧实度可以使宝宝的颈背力量、上下肢力量和肩膀力量更加充足,为宝宝身体的直立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肌肉紧实度不足,则容易造成宝宝身姿不佳,如:含胸驼背等;容易累,耐力不足等问题。

3.平衡力

宝宝通过早期的翻身、俯趴、爬行来发展自身的平衡力,使自己在静态或动态时能调整自身的重心保持平稳的状态。不要限制宝宝的运动哦,否则容易走不稳,摔跤。

4.视觉发展

宝宝在学会爬行以前,会经历一个手膝着地,身体前后摇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宝宝通过这个前后摇晃动作,慢慢开始练习调整眼睛的焦距,使双眼可以更好地适应在运动时周围景物的变化。而爬行则使眼睛和身体动作紧密配合,让眼睛在运动时调整焦距的技能更加纯熟。有些没有经历过爬行而直接走路的宝宝,由于眼睛未能适应运动中焦距的调整,很容易会因为看不清而摔跤的情况。

如何缓解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会走路后经常摔跤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练习来提高或改善:

1.放开宝宝天性

爬行是这阶段的宝宝锻炼身体协调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能使宝宝的手脚动作更加协调。而且通过爬行,也可提高宝宝的肌肉紧实度,使其视觉发展得更好。

2.下蹲动作和爬梯子练习。

这些运动能使腿部肌肉和力量提升,使宝宝行走时更加平稳,力量更加充足。

3.检查宝宝的鞋子

合脚舒适的鞋子有助于宝宝更好的锻炼哦,也能走的更稳,不伤脚丫,也不伤身体。

4.内耳前庭的锻炼

提高内耳前庭功能有助于宝宝肌肉紧实度的增强、视觉和平衡力的发展,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提醒家长哦,内耳前庭的练习一定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不当的练习会导致宝宝不适或脑损伤等。

温馨提醒:

如果宝宝除了经常摔跤、还有蹲下起来困难、动作不协调、随年龄增长没有好转,需要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明确是否有先天性肌肉方面的疾病。

图片来源:

摄图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