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不要生活费,自己搭钱买菜又挨累,儿媳妇却说:希望您回家住

朋友说起自己妈妈的事,和我感慨半天。

原来,这位朋友妈妈自己也是有几套房的,但是她不愿意自己住,和儿子一起住,自己那几套房的租金省下来都给儿子了。

她自己在儿子那里住时,给他们做饭洗衣服,逛早市买又便宜又新鲜的菜,儿子就不用在超市买那么贵又不新鲜的菜了,这样里外里省了不少钱。

妈妈一直觉得自己这样做一心在为儿子,儿子每个月不给她生活费,反而她要搭上不少钱买菜买米买肉,但是儿媳妇却三番五次地和朋友暗示说:希望妈妈回家住......

朋友也就和自己妈妈说了,但是妈妈却说了一句让朋友特别伤心的话说:你别挑拨,她怎么可能想让我走,我在这给他们收拾屋子,给他们带孩子,给他们做饭,钱都我出,我出钱又出力,他们没有一点损失,怎么可能不愿意让我在这?

朋友没办法,听妈妈这么说,自己也是伤心,索性不管了。

但是前几天弟弟出面直接说了,妈妈痛哭流涕地哭着去了她家。

朋友又心疼又无奈,她妈妈又生气又伤心又不明白。

在老人看来,这是帮孩子省钱,自己搭钱又挨累,在年轻人那边,却是想着钱和自由相比较而言,自由更重要。

母爱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不管你愿不愿意,当孩子组建了小家庭后,最好的距离是在不远不近处,当他们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可以予以帮助,当他们想独立自我生活时,我们适时的退出。

尹建莉老师说:

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爱孩子,也不要丢失自己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带孙子去打球的爷爷聊天,他说平时他会接送孩子,但是孩子有时间时,不需要他们接送时,他就会没事时看哪里有打折机票,发现有好的折扣时,就会问老伴儿,要不要走一趟?老伴两人一拍即合,两人就潇洒地坐着飞机去当地游玩了。

还有一次去南方的海边时,有两对老夫妻搭伴儿旅游的,他们是逢到淡季时,就坐火车到某个地方,租一个房子,住上一个月,在当地过一阵优哉游哉的生活。

其实这种生活不是蛮好的吗?只要心态转变了,你会发现:如果等你辛辛苦苦,把孩子带大时,孩子却对你说:我需要你们继续帮我带娃,那才是悲催,一刻不得闲。

所以说,老人最好转变自己的心态,收拾起自己的行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不管去全国,还是全世界,这个世界这么美,我们来世界一回,有那么多地方还未曾去过,有那么多美景未曾见过,这难道不是一种缺憾吗?他们不再需要我们时,正是我们开始看世界的好时光,你可以去领略黄果树大瀑布的壮观,也可以去见识桂林山水的委婉。

也许有人说:没钱怎么玩?

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在孙女上了小学后,为求学住在姥姥家那边,不再需要她接送,她便开始筹划起自己的旅游生活,她会选择淡季出行,火车出行,当地时吃当地特色小馆子,住处只需要干净卫生,不需要大酒店,除了一些门票外,她觉得和自己在家生活也多不了多少钱,而且她会筹划一年出去几次,并不是一直在走。

她的儿子也很孝顺,很支持自己妈妈的生活,只要妈妈开心就成。

就算不愿意去旅行,那也可以捡拾起自己曾经最渴望做的事情,最深的爱好,重新发展起来,去弹古筝,去上老年大学,去过一个自己之前一直向往却一直没实现的生活。

蒋勋说:“我真诚地希望各位父母,能够让你们的孩子远走高飞,不只祝福孩子们走出去,也祝福你们自己走出去,因为只有真的做自己,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态。解放孩子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解脱。”#p#分页标题#e#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