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为啥还要看父母学历?这是科学教育还是区别对待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网上关于“幼儿园招生看父母学历”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尽管校方表示只是用来登记家长的信息,但依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风铃声:现在不努力,将来孩子上学不仅钱是问题,学历也是问题。万一因为你学历低,孩子被区别对待了怎么办。所以想要孩子,就得努力学习,努力挣钱啊。

@蓝色的双肩包:登记当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怕就怕在幼儿园根据孩子父母的身份地位进行分班,之后再区别对待。交同样的钱最后受的教育不一样,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心音:确实,父母的学历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成长。了解父母的学历用来因材施教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用来差别对待那就过分了。

大家对这件事情进行争议。无非就是因为怕自己的学历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每个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交相同的学费自然应该接受相同的教育。但是“幼儿园招生看父母学历,是科学育儿还是伪科学呢?

在这里帮妈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了。“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心理学家米歇尔博士,自1996年便开始做的实验。至今,实验一直在不断的追踪不断的修改,也被很多人应用于教学中。

实验对象,是幼儿园4-5岁的小朋友。实验过程是:米歇尔在被实验的小朋友面前放置一个棉花糖,并告诉小朋友他现在要出去一下。如果在他回来之前没有吃掉棉花糖,小朋友将会得到2块棉花糖。

他离开后,有的孩子直接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孩子坚持了几分钟,忍耐不住吃了棉花糖。还有的孩子通过唱歌、讲话等转移注意力,坚持到了最后。真正的实验结果是在30年后才得出:那些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成长的30年中都有很好的表现,比如成绩优异、身体素质好等。

“棉花糖实验”告诉了我们,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性。18年纽约大学的教授,在《心理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中的观点是:“孩子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延缓满足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孩子背后的家庭”。因此这篇论文将“棉花糖实验”的结论推翻了。

他们做的实验是:他们搜集了关于被试儿童的各项信息,包括父母受教育水平,以此将他们分为父母有学位组,以及父母无学位组。研究表明,父母有学位组的孩子延缓满足的能力更强。这是为什么呢?

?条件好的家庭中,孩子认为就算眼前的棉花糖和奖励的棉花糖都没有了,他的爸爸妈妈也会给他买很多的棉花糖。所以,他们愿意去相信他们等待结束会有第二块棉花糖,这就是原生家庭给他的信心。

条件差的家庭,孩子会先解决眼前的事情,不要让眼前的棉花糖逃走才是最要紧的。至于奖励的棉花糖,谁知道会不会到来呢?所以他们会先把眼前的棉花糖吃掉。

条件好和条件差的家庭并不是只是经济方面的对比,还有父母的身份地位、学识水平等等方面。

实验的结论是:孩子的成功,并不是仅仅取决于孩子的“延缓满足”能力。还有父母给予的经济和精神上的稳定感,这让他们更有勇气去尝试一些未知的事情,这个实验被称为“新棉花糖实验”。

孩子的成长与父母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幼儿园看父母的学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幼儿园将父母的因素,作为区别对待孩子的理由,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孩子的发展还和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的条件有关。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育儿”,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