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孩子对抗,争夺权力,你会掉进孩子挖的陷阱里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称为禁果效应,即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当孩子有些不好的行为时,我们越禁止越糟糕,那么,该怎么做才能有效,使禁止行为减少呢?

1.忽视孩子的行为,不做反应

比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用筷子轻轻地敲打碗碟,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但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就可以视而不见,不回应他,不使他的行为得到强化,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你越制止,往往越适得其反。

2.利用正强化的积极作用

既然任何对强化的控制都是对行为的控制,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正强化的积极作用,去强化我们希望孩子所做的行为。正强化是任何导致我们以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马虎,你批评了他很多次都没有用,有一天,他的作业比之前要了一些,那么,我们可以对他说:“你今天的作业比之前的作业进步了,希望你明天会更好,加油啊!”

当然,孩子马虎的习惯不是一日之寒,并不是我们给他几次积极的正强化就能改正过来的,我们需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有效果。

3.巧用禁果效应

妈妈为了激发小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她故意对小美说:“你们现在的数学题太难了,我一个大学毕业生有时候都不会做,你看这道题,我就想了好久,还没有思路,我觉得你做起来就很困难了。”

“真的吗?给我看看有多难,说不定我能做出来呢?”小美兴奋地拿过妈妈手里的数学书。“我都做不出来,你还能做出来?”妈妈故意装出有些轻视小美的样子,小美很不服气,认真地做了起来。

禁果效应产生的两个心理原因,一个是好奇心理,一个是叛逆心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心理做文章,刚才我说的是这个案例,是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理。

我们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叛逆心理,比如,孩子不喜欢吃南瓜,你可以尝试一种新烹饪方法,然后对孩子说:“这是我新学的一道菜,反正你不喜欢吃南瓜,你就别吃了。”孩子可能会很生气,“凭什么不能让我吃,我就要吃。”

总之,教育孩子不能光靠武力镇压,还要学点心理学知识,智取熊孩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