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别让孩子过得一团糟

文/可馨育儿

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己的情况,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变被动为主动,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别让孩子过得乱糟糟的

如今很多的孩子不成熟的表现,往往就是不能自律。很多的事情都要父母或他人催促着去做,比如假期布置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到最后一天才火急火燎的去做;上课经常迟到甚至旷课;自己房间总是乱糟糟的,也不收拾;家里的卫生,也不打扫……这些都是孩子的自律意识太过浅薄造成的。

只有能够主宰自己行为的人,才能够成为抵达终点的人。而自律就是人们主宰自己行为的体现,也是对人意志力的考验。自律不是用一大堆规章制度来束缚自己,而是自己从内心里去主动行动,去争取和创造更大的自由。

凡成功的人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局别的能力和条件。加强自律有助于魔力心智,有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规划总体现,除此之外,在没有别的途径。而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对各方面的一次次对自我的挑战,不要轻易的放松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利的,它能够让人明于自知,能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学会战胜自我。同时,它是一个人修养的起点和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行动自由所必需的条件。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呢?

一、父母要严于自律,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是终生的。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是严于律己的积极进取、关系和睦、民主向上的,就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反之,如果父母自己的行为不良,举止不雅、作风不正,甚至违法乱纪,那么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要培养孩子明确的是非观念

父母要让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不能被失误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控制自己的自私的想法和欲望。比如告诉孩子,上课时交头接耳,说小话,做小动作等影响学习的事情都是不对的;在和人交流时,讲脏话也是不对的;上车、打饭插队,争抢座位也是不对的。

三、要有意志力

良好的自律行为和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没有顽强的意志力的支撑,自律只是一纸空文,也许你有了自律的意识,但行为表现却与自律所要求的不相称,这都说明你的意志力薄弱。自律和意志力是紧密相连的,意志力差的人,自律能力也会差;意志力强的人,自律能力也会强。自古以来,严于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人,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易学“的道理。如果让小的陋习任其发展,不加以控制,那么他就会向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要经常反思

父母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最近的行为和思想,也要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这种方法是我国古代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任务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无过已。”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失,才会不断地积累经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每个人难免都有缺点和不足,也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要做到自律,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反省自己,勇于自我批评。

最后,想要孩子变成一个自律的人,不是靠几本书或几句大道理就可以的,这需要父母不断的引导和努力,不要纵容孩子,给孩子找借口,对孩子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