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打骂教育的父母,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小心伤了孩子

原创文章,版权归“娃娃妈妈”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一样深厚,然而,为什么孩子们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却大不一样?有的乐观自信,有的却悲观自卑;有的温和有礼,有的却暴躁粗鲁;有的好学奋进,有的懒惰成性;有的健康聪敏,有的体弱多病。追其根源,离不开两个因素,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

01 打骂教育蔚然成风 关注家庭教育的现代父母都知道,要给孩子一个“爸爸爱妈妈”的温暖家庭。但对于教育方式,很多父母却依然奉行打骂教育,总认为孩子不打不骂不成器。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打骂儿童,但国内的打骂教育蔚然成风。

奉行打骂教育的父母,他们或许从小被自己父母打骂过,自己又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没有留下心理阴影,理所当然的继承了同样的育儿方式。

奉行打骂教育的父母,他们或许是不知道更好的育儿技巧,也没有时间去学习和专研,只好采用最不费神的打骂方式,先管住孩子再说。

如果孩子不呈现出来受伤的症状,他们永远不知道打骂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甚至当孩子发出求助的信号,他们还不一定知道,只是强硬的让孩子改掉坏毛病,把孩子越推越远。

02 打骂教育的后果 那么打骂教育的后果是什么呢?有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有的会变得暴躁,有的会养成脆弱的性格,严重的可能还会引起“抽动症”!

抽动症不是病,是一种症状,但比感冒发烧更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会无法控制的出现频繁眨眼、点头、扭头、翻白眼、撅嘴、喉部发声等等,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交友、学习。

有数据显示,抽动症患病率与发病率分别在5~11‰和1%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共有180万~396万左右患病儿童,每年约有36万名新发病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3~4:1。

抽动症的爆发原因较为复杂,但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打骂教育、溺爱、包办等都是不当的教养方式。

奉行打骂教育的父母或许会说,我从小被打骂,也没有出现抽动症,你又在吓唬我。资料显示,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对人对事更加敏感,更有可能出现抽动症。就算父母大大咧咧的,并不代表孩子也一定如此。

03 爱是最好的良方 虽然抽动症并不是一种疾病,但依然会影响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父母尽力做好预防,提供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教养方式,就能有效避免让孩子出现抽动症症状。

那么父母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推荐阅读海夫人《爱是最好的良方》一书,此书是海夫人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调好了自己孩子的抽动症,系统性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抽动症的理念和方法。此书有大量正面和负面的父母教养案例,可以帮助父母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合理?特别是奉行打骂教育的家长更需要好好读读,懂得才会改变。

抽动症是一种轻微的心理障碍,如果孩子出现抽动症父母也不用太担心,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父母在喂养和教育孩子时,很难做到完美。喂养不当时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孩子会以感冒、咳嗽、发烧等一些常规疾病提醒父母。教养不当时会伤害孩子的精神,如果孩子出现轻微的抽动症,就可以提醒到家长。避免孩子长时间的焦虑、压抑,患上真正的精神疾病。

另外,随着孩子身体心理的成长,大部分的抽动症在青春期会逐渐好转消失,但也有少部分会持续到成年,成为孩子一生的抽动习惯。如果父母及时调整养育方式,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增强心力,强身健体,可以更快的帮助孩子走出来,免受抽动症的负面影响。#p#分页标题#e#

-End-

娃娃妈妈:一个免费的“家长课堂”,这里有实用的育儿知识、方法、案例分析,专注于儿童智慧、好习惯、心理健康、亲子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