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催催催!孩子拖拖拖!不如试试这2招!

为人父母,谁家没上演过日常四大催——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

● 催起床

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声,叫第3遍才不情愿地起来,眯着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 催吃饭

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在一边按捺不住。 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饭往女儿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态。 虽然我也知道这不对,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我才能安心。

● 催作业

一写作业尿尿、拉屎、喝水,肚子不舒服、腿让蚊子咬了,各种事情分分钟想揍他。 老师让十分钟做完五十道十以内的加减法,包括写名字。三分钟过去了,这货还在把名字写了擦,擦了写,想吼硬是憋住,快内伤了。

● 催睡觉

快10点半了,女儿还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催一声没动静,再催她就急眼。

有专业人士调查:在“孩子问题排行榜”中,“孩子磨蹭”多次荣登榜首。

磨蹭,如同顽固肿瘤,让多少家长伤透脑筋愁断肠,却总是找不到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摘了它。

更让人郁闷的是:你越催,他越慢;你再催,他直接“嘎嘣”熄火,制动失灵。

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是故意磨蹭,而是他们特定年龄段无意识的正常表现。

发展心理学认为:0-6岁的孩子,正处在各种敏感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有时候会不厌其烦地去做一件事,比如,盯着一只蚂蚁看半天,拿一个玩具反复拆解几个小时,这些其实都是敏感期的一个正常表现。

也就是说:6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掌控“快慢”节奏的,我们眼里所谓的“拖延”,对于他们而言,本是一种正常表现。

虽说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

◆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通过看、听、感受,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比如手撕日历,每天让孩子来撕掉旧的一页,感受这样一天一天时间的流逝,时间过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这个过程重要的不是认识“年月日时分秒”,而是让孩子感受时间的流逝,孩子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回,他才有时间的概念。

◆ 用正面引导代替催促

“快点起床!要迟到了!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看你磨叽的”。

孩子在你的催促中会读出这样的信息: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我就是个拖拉、磨蹭的孩子。反正不管我怎么样他们都对我不满意,我还不如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所以,与其催促,不如用正面来引导孩子:比如你看到孩子刷牙在玩泡泡,不要这样饱含着批评指责埋怨的催:“怎么又在玩?快点吃饭了!马上上学又迟到了!”

换成这样:“宝贝,来吧,美味早餐在等你哦!”或者,孩子刷牙的时候就直接拿一个三分钟沙漏,“宝贝,你刷牙和时间赛跑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