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妈妈,你去死吧”,孩子说出这样的狠话,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如果家有两岁多的孩子,比较调皮难弄,妈妈就会在心里默念:等到再大点,就好了。而真的等到三岁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三岁多的孩子因为语言能力的提升,可能突然冒出来的语言也很具有“杀伤力”。朋友小蕊刚好就有这样的经历。

听小蕊说,前天晚上,三岁的孩子,想再多看一会电视,她没有答应。孩子突然说了一句:“臭妈妈,你去死吧!”听到这样的话,她都震惊了。不知道孩子从哪里学的这样的话,让她听到心里很不舒服。当时,她真的想揍孩子一顿。但是,还是忍住情绪没有发作,只是这样跟孩子说的:你这样说,妈妈听了很伤心,就像妈妈说“我不要你了”一样,你心里难受不难受?孩子点点头,然后就从来没有说过了。

到了三岁的时候,孩子可能经历一个“诅咒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可能会喜欢用一些大人感觉很具有语言暴力倾向的词,比如:臭粑粑、坏蛋、或者是死一类的词语,含蓄一点的可能还会说:让垃圾车把你装走吧,这一类的话语。碰到这样的情况,妈妈不同的态度对孩子影响很大:

冷处理的办法,让孩子自己失去兴趣

如果孩子刚好处在这个诅咒敏感期,育儿专家普遍认为,最正确的处理办法应该是家长要保持淡定,采取冷处理的办法, 让孩子自己丧失说的兴趣。

如果家里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诅咒”话语,而孩子学会说,可能是跟电视学的,或者是在幼儿园听到学的小朋友说起来这样的话语感觉到好奇。对于孩子来说,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意思,只是觉得这次词语好像具有威力,所以想着尝试用用看。如果家长的反应很冷淡,孩子自己就丧失了兴趣。

而上文朋友小蕊,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孩子知道这些语言代表着什么。不好的东西,孩子一般也不会吸收的,逐渐就丧失了兴趣。

妈妈大发脾气,可能还更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而如果是对于孩子的这个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妈妈在听到的时候感觉很不能忍受,所以就很生气得打了孩子一顿。对于孩子来说,知道了这些语言的威力,反而加深了印象。等到下一次,反而更想用一下这样的词语来挑战一下家长的忍耐度,反而对孩子更不好。

当然,妈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还要找到语言的来源,如果是来源于动画片,就要避免给孩子看此种类型的动画片;如果是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学的,家长不妨给老师提醒一下,多多引导孩子。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妈妈的做法很重要,无论遇到什么,保持淡定,真得很有必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