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or内向?孩子的性格因人而异,如何积极引导最重要

前几天,子玲收到一个小伙伴的私信:

“我最近一段时间发现每次带着宝宝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大多时候,只要看见陌生人朝我们走过来,他都会立刻躲到我的身边,自从他6个月大的时候我们都会带着他经常在户外玩,并且和很多的小伙伴在一起,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实在现在,好像这样的孩子还不少,面对怯生的孩子,简单的一句“别害怕”是没有实际用处的。因为孩子既不知道面对他害怕的东西为什么“别害怕”,又会因为这种未知而更加害怕。

然而,只要你明白了是什么导致孩子胆小、或者孩子性格形成的特点,就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了。

在我们家长的观念里,或者说是我们沿袭的观念里,外向开朗是好的性格,内向安静是不好的性格,因此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外向开朗的孩子。

而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我们的内心就会有隐隐的担忧“我的孩子是不是太胆小了?”“我的孩子是不是太害羞了?”但个性有高下之分、好坏之分吗?

咱们世俗一点可以看现在最有成就的这些人,马云外向性格、滔滔不绝的演讲高手;马化腾、张小龙就都比较内向安静,但他们的事业是不是都各有精彩和成功呢,所以个性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有些个性不符合我们社会的价值观或者我们的期望值罢了。

如果我们的孩子恰好和自己期望的个性不一致,那么我们要像我们口口声声说的爱那样去做,接纳你的孩子,不论他是什么样的个性。

第二点,当孩子发现陌生人朝你们走过来,孩子知道躲起来,这是他智能发展到新的阶段的体现。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因为初生的宝宝什么都不知道,他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没有对周边环境和人的变化的敏锐觉察,因此他也就没有“陌生人焦虑”。

那当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进步了之后,一般孩子都会在8个月~15个月左右发生“陌生人焦虑”的现象,可能到2~4岁左右逐渐消退,那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进度不同,可能也会出现的早晚和消退的早晚都会有所不同。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但从消极角度来看这会限制住和同伴的交往,失去一些活动机会。

所以,父母的作用就在于如何积极引导,避免消极引导。我的建议是:

1、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比如陌生人如果想要逗我们的孩子,孩子可能会退缩甚至哭泣,那么我们首先要理解这是孩子正常的反应,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安抚,不要强迫孩子接受陌生人的行为,也不要抱怨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小时候都不怕人,越长大越没出息了。”这样的指责。

2、不要故意把孩子往人多的地方带、给不同的人去抱,这样不是在训练孩子的胆量,而是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安全和无助的心理,甚至这个时候孩子哭了还不给予安慰,这更容易让孩子对父母和陌生人都充满不信任感。

3、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过度保护孩子,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在行为上帮孩子做决定,替他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交流,以至于孩子越来越退缩。有没有以某种方式强迫孩子参与到不喜欢的活动当中。比如我们有时候会喜欢让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唱歌等等,造成他们内心的不舒适。

如果有这些行为,我的建议是,小步慢节奏的以尊重孩子为前提,逐步引导。比如“你看到这个叔叔有点害怕是吗?没关系,妈妈在这里,我要怎么做可以让你感到舒服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