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哭泣时,到底应不应该哄哄他?聪明爸妈都是这样做的

最近有些宝妈在抱怨,称自己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旁边的长辈总是在指手画脚。不论自己用什么方法照顾孩子,都会收到婆婆甚至亲妈的指责,心理实在是憋屈。

尤其是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宝妈大多会关切且心疼的去看看孩子怎么了,然后抱起来哄哄孩子。这时婆婆就会说“你让他自己哭一会就好了,抱什么抱?孩子就是这么被你惯坏的!看以后没了你该怎么办!”

甚至前些日子还流行过西方传来的“哭声免疫法”,指的就是“哭不抱,不哭才抱”的育儿方法。很多家长都纷纷效仿,然而这样做的弊端也就很快的显现出来了。

拒绝哄孩子,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

曾有心理学马丁?塞利格曼做过一项研究,将小狗放在实验笼中,通过电击实验来测试其反映。心理学家发现,当小狗无论如何做都无法避免电击之后,它就不再试图逃避了。

即使实验人员把笼门打开,小狗也不会逃走,甚至在电击出现之前他们就会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一直等到电击结束。这种本来可以避免痛苦却绝望地等待痛苦来临的现象,被称作“习得性无助”。

而这种现象在人的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在孩子哭的时候,父母没有去安抚他,他最终停止哭泣的原因其实是确信没人会注意到自己,最终变成生理性抑郁。而抑郁的心理,很可能伴随孩子的一生。

面对哭泣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这样回应

对于小婴儿来说,他饿了会哭、尿了会哭、困了也会哭。家长一定要先摸清孩子哭闹的原因,然后给予相应的措施,例如喂奶、换纸尿裤等等。毕竟婴儿没有自我解决能力,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安抚孩子。

其次,孩子还有一种类似于哼唧的哭声。其实是想让爸爸妈妈及时哄睡自己,或者在睡前和自己玩一会。如果孩子哼唧声并没有变小,那么就说明孩子需要及时的安抚了,以免对自己的爸爸妈妈产生不信任感。

等到孩子长大了,有了自我意识了,他们会慢慢学会操控性哭声。用哭闹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例如不想吃饭、不想回家等等。虽然家长不一定要直接顺着孩子,但是需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

等到孩子慢慢平静下来,再告诉他不满足他的需求的原因,切勿让孩子知道可以用哭闹来解决事情。

面对孩子哭闹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跟众多宝妈们一起分享你的育儿经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