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很喜欢告状是好事还是坏事?家长该如何引导?

孩子最开始的世界就简单的如一张白纸,随着孩子的成长,步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经过自己不断学习模仿和大人老师的引导,孩子逐渐有了初步与人交往的本领,在不断的打架和抓咬中,孩子开始知道了对与错。老师与妈妈不断告诉孩子,有了危险或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一定要告诉老师,所以孩子乖乖的照做了,结果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就像迷雾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前行的路。

于是此后不管是自己的事还是身边的事,都会是他仔细观察的目标,“告老师”现象就会经常出现在课堂上。甚至有时候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麻烦老师,确实会让老师哭笑不得,所以出现了找家长的一幕。

我们引导了孩子“有事请找老师”,孩子照做了却得到了批评和鄙视的目光,孩子会彷徨的,甚至会怀疑自己。所以即使“爱打小报告”会让我们喜忧参半,也不应批评孩子,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在不伤害别的小朋友的前提下做个受人欢迎的小警察,也许这就是“班长大人”的雏形呢!

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认真的观察孩子一段时间,对孩子来“告状”的问题进行分析后,给出结论,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特别是我们的幼儿老师,孩子有时候很热心,事无巨细都给老师反应,老师就觉得是这个孩子很烦,喜欢“告状”给孩子贴上标签,这是一大忌。

通过观察,孩子确实是看到班级有幼儿有不当行为,来给老师反馈,这种情况要及时表扬。如:有两个朋友互相用画画的铅笔不停地快速戳对方视为游戏,这个时候孩子来给老师“告状”说明明和杨洋打起来了,老师还真要感谢这个“告状”孩子,想想看,班上几十个孩子,老师一双眼睛总有看不过来的时候。因为这个热心的孩子来反馈,有可能避免一个眼睛或者脸被戳伤的安全事故。

有时候孩子什么事情都给老师报告,这实际上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比如有的事情有的小朋友已经向老师报告了,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又来给老师重复的报告,而且是多次发生,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是不是孩子认为,那些给老师报告事情了的孩子,在班级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不好的事情老师得到了制止,孩子需要被老师高度关爱和关注就采取“炒现饭”的报告。

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和老师不要生硬地批评孩子,而是要适度引导,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让孩子觉得老师时刻都喜欢他的。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不知道哪些事情是要该报告哪些事情可以不说,这就要靠老师细心观察给予引导,不然孩子因为一次告状而被呵斥,从此一颗正义的热心被浇灭,这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有可能孩子长大了,对不良现象会袖手旁观了!

孩子的成长就是在生活中多观察,细心引导,做一个关爱孩细心引导的陪伴者,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