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校受到这种欺负,比挨打更难受,可惜很多父母没放在心上

幼儿园本应是孩子的乐园,是奠定孩子未来学习生涯、人际交往能力的第一块基石,如果在幼儿园遭受到下面这两种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辈子——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语言欺凌

前几日,广东省教育厅出台校园欺凌治理方案,明确规定给人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欺凌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此举一出引起一片叫好,众多曾遭受过校园欺凌的网友纷纷留言评论:

@一美的小甜甜:小时候被同学瞎起的绰号气哭过,从教室到校门口,同学整整喊了一路。后来和我妈说,我妈还说我小题大做,同学都是闹着玩的。

@豆豆的盛夏:第一次被起绰号是幼儿园的时候,我小时候胖乎乎的,大家就胖子胖子的叫我,还被老师喊过小胖,从此就对胖这个字产生了恐惧。直到现在我也觉得自己胖,不敢交际,一直很自卑。真的,别以为小孩子不懂事,其实小孩子什么都懂。

@安安安安:小时候家境不好,穿得也不如别人,至今都记得幼儿园午睡的时候,我们班一个男生喊我”叫花子“,说我是要饭的。上了小学,和那个男生同校,他喊了我整整六年,现在大四了,有时候做梦还会梦到他这么喊我。这件事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的。

美国《儿童暴力问题全国性调查》 数据显示,在2~5岁的儿童中,有20.4%经历过身体欺凌,14.6%遭受过语言欺凌,而语言欺凌中最常见的行为就是起绰号。据不完全统计,绰号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和孩子的身高、体型、外表相关的带有嘲讽意味的词语。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人格培养的关键期,他们的身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爱模仿、情绪性强、缺少主见性、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容易受到他人影响。

被起绰号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不信任他人,无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在性格上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较大阻力,而这就是自卑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惜很多父母都没把这个放在心上,只认为是孩子们之间闹着玩的,又没有打人,殊不知这种行为比挨打更让人难受。

暴力行为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屡屡能看到“某女生被同学扇耳光”“某男生被同学逼至墙角围殴”等新闻,受欺凌的孩子还可能以自杀来终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剧。但是家长不要以为只有初中、高中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暴力行为的因子从幼儿园就显现出来了。

那些在幼儿园里被别人欺负过、殴打过的孩子,长大后有两种趋向:

1、易怒暴躁、喜欢动手打人。幼儿时期经历的暴力刺激会改变他们的认知,误以为这才是强者的做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长大后就会像施暴者的方向靠拢。

2、畏畏缩缩、胆小怕事。这是最普遍的现象,那些经受过暴力行为的人会留下巨大的心理创伤和阴影,且不会愈合。他们更容易做噩梦,封闭自己,课堂上不会发言,也不敢表现自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