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怯害怕怎么办?家长这样做,让孩子自信勇敢

文/可馨育儿

导读: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孩子表现得很腼腆内向,不敢主动的去和别人交谈,父母看到后就会觉得孩子的性格胆小,担心以后孩子不敢主动地面对外界的社会生活。作为父母的这些忧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孩子胆小的看法是有些片面的。

孩子胆怯害怕怎么办?家长这样做,让孩子自信勇敢

儿童的情绪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的,孩子他可能这一会高高兴兴的去交谈,等一会就感觉不想说话了。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孩子的性格部分是天性,部分是后天养成的。面对困难,孩子有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胆怯没有使得孩子失去信心,就可以立即和接受。可馨育儿说,如果孩子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都经常表现的胆怯、退缩,不愿意去尝试,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话,可能孩子确实存在过度的胆怯。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明,能使孩子胆怯的东西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奇怪的巨大声音,另一种是身体失去支撑而跌倒。其他的惧怕胆怯心理,都是后天养成的。例如小时候孩子不听话了,父母就会吓唬孩子已达到让孩听话;母亲有胆小的性格,遇到一些事情会胆怯害怕,这也会传染给孩子。

任何然面对陌生的世界都会有一个熟悉并进入的过程,胆怯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作为父母要有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胆怯的心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帮助孩子变得勇敢起来。

父母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一、扩大孩子的朋友圈

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前,就一直在家庭附近活动,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多,仅仅局限于亲朋好友的范围。所有父母要帮助孩子扩大他的社交圈子,可以带着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例如公园、儿童乐园、游乐场等等,鼓励孩子主动地上前去交谈,和别的小朋友分享食物、玩具以及交朋友。只有孩子对这种社交生活习以为常之后,他才不会害怕去交际。

二、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到锻炼增强,自然就会表现出胆怯的心理。儿童教育研究表明,孩子在8个月至3岁的这段时间,是孩子发展独立自我能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抢着做一些事情,而且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表现出顽皮、不听话的特点,这些都是自主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溺爱孩子,就会压制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的心理。所以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满足孩子想要独立做事情的心愿。

三、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犯错误了,父母要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去对待,不要总是严厉的呵斥、责怪,甚至打孩子。如有的孩子想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事,但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做错了。父母就对孩子进行责怪、嘲讽,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胆怯起来。

作为父母对待这种情况,首先不应该生气,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生气也无法改变。冷静下来,先肯定孩子想要帮助父母做事的初衷,其次要指出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犯下的错误,然后要教导孩子怎么改正这个错误,才能够让事情做好。如果孩子成功的完成了事情,父母也要及时的表扬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会变得胆怯,除去天性因素剩下的都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影响。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给予孩子关爱和温暖,及时的和孩子沟通,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通过一些锻炼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