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赖皮”,和独立性关系不大,重点要让宝宝感到幸福

文/可馨育儿

温暖的怀抱

案例:妈妈把已经四个月的芸宝抱在怀里,看着芸宝刚吃饱后那满脸的满足感和一脸微笑的样子,妈妈的心都要化了。妈妈亲亲芸宝,对着芸宝说:“妈妈要去一趟卫生间,过一会来陪芸宝,芸宝乖,自己先躺一会。”于是就把芸宝放到床上,可是刚放到床上,准别离开时,芸宝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不让妈妈离开。妈妈只好抱着芸宝去卫生间。

孩子“赖皮”,并非独立性差,家长要让宝宝感到温暖和幸福

相必这种类似的情况,不少妈妈都经历过。对于自家宝宝的纠缠劲,想必都深有体会。宝宝总是想待在妈妈的怀抱里,不肯出来。等到他长大些,能自己下地走路了,还是会经常让妈妈抱。对此妈妈也很是苦恼,如果不抱他,他会一脸不高兴,严重的还会大哭大闹;当抱他一会,小家伙会很高兴,然后过一会就又自己下地跑着玩去啦。对与宝宝的这种“赖皮”的行为,有的父母会觉得宝宝的依赖感太强了,觉得他不够独立。其实,父母不要担心这是宝宝不能独立的原因,这只是宝宝的一种特殊的需求,他们渴望能够和父母进行肢体接触。

宝宝成长的心理营养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也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有相互抚摸和接触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对于小宝宝来说,这种需求感更明显。当妈妈抱着小宝宝,亲亲他的脸蛋,抚摸他的小脸,这样的行为都会对宝宝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奋和刺激也会协调,对于孩子脑部的发育有着良好的影响。而且还会使得宝宝形成对妈妈、家人的爱,也会学习妈妈身上的特点,对于宝宝以后的发展有帮助。

如果妈妈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很好的关爱和照料宝宝,使得宝宝感受不到妈妈的温暖抚慰,宝宝以后的身心发展就会比较迟缓,没有生气,情绪反应迟钝,容易在以后与人交往时出现障碍。

父母在养育宝宝长大的过程中,要多与宝宝进行肢体上面的接触,通过肢体接触来满足宝宝的情感交流,满足宝宝心理上的需求。而且在宝宝眼里,肢体接触往往比语言交流更能突显情感,在和父母的肢体互动中,能够让亲子间的沟通更加顺畅。一个甜甜的吻、温暖的拥抱、温馨的抚摸都能让宝宝感到温暖和幸福。每天拥抱宝宝,给宝宝抚慰,都能满足宝宝对情感的需求和心理需要。而这种需要是无法从饮食中得到满足,只能从和父母的互动中获取,这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心理营养素。

多和宝宝进行肢体接触

宝宝从降生开始就有强烈的被爱护的心理需求,而能够让宝宝感受到被爱护无疑是通过肢体接触,它是最明显,也是最基本的表现爱护孩子的方式。而能给宝宝最多的爱抚的无疑是父母,只有父母能够每天和宝宝接触,每天抱宝宝、亲吻宝宝、抚慰宝宝,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才能满足宝宝的强烈需求。

对于1岁左右的宝宝来说,语言上的鼓励和肯定并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的鼓励方式有效果。宝宝往往对父母给予的肢体接触上的鼓励和肯定更喜欢,比如亲亲额头、互相击掌、拍拍肩膀等,这些肢体语言更容易滋养宝宝的心田,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侵删。

标签